规模最大,“沪搜-2025”商渔船碰撞综合搜救演练在上海洋山港举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10-16 18:00

摘要: 此次演习是在洋山港水域内近年来举办的实战标准最严、协同规模最大、智能装备最尖端的一次大型海上搜救综合演练。


10月16日下午,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在洋山港附近水域成功举行“沪搜-2025”商渔船碰撞综合搜救演练。据悉,此次演习汇聚20家单位、海事巡逻艇4艘、打捞、拖轮、清污等社会海上应急救助力量8艘,海上冲锋舟2艘,直升机1架以及20余套先进智能应急设备,参演及后勤保障人员达180余人。此次演练是在洋山港水域内近年来举办的实战标准最严、协同规模最大、智能装备最尖端的一次大型海上搜救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精准聚焦上海港水域“商船密集、渔船活跃、航路交叉”的突出特点,充分考虑商渔船碰撞后可能引发的“人员遇险、渔船翻扣、货物落水、污染泄漏”等复杂情形,设定内支线集装箱船在洋山港水域航行时,与渔船发生碰撞,导致渔船翻扣、船员落水(其中1人被困密闭船舱),集装箱坠海,出现“船撞桥”的重大安全风险。险情发生后,洋山港海事局在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统一指挥下,迅速组建应急指挥部,协调救助船舶、直升机、潜水队伍、医疗团队、清污力量同步行动,开启“船舶自救—海空立体救援—多部门协同处置”的闭环应急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练不仅完成了接警核实、交通组织、人员搜救、渔船处置、集装箱定位打捞等多个核心科目,更在多个领域实现“实战化突破”,凸显现代海上搜救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


首次实战演练“翻扣渔船舱内救援”。针对渔船翻扣后“舱内空间狭小、结构复杂、能见度低、随时可能沉没”的高风险场景,专业潜水员携带水下呼吸器、破拆工具及定位设备,精准评估船体稳定性后潜入舱内,成功定位并解救被困船员。该科目填补了“翻扣渔船内部救援”的实战空白,检验了潜水队伍的技术能力与应急处置流程,为同类险情救援提供了关键经验。


新型装备实现“落水集装箱快速搜寻定位”。针对传统集装箱落水后“漂移难追踪、沉没难定位”的痛点,演练首次综合应用“新一代集装箱应急示位标”与“抛投式标识浮标”。集装箱落水后,示位标自动触发报警,实时回传位置信息;救援船舶同步抛投专用浮标,即便集装箱沉没,浮标仍可漂浮于水面标记位置,形成“双重定位保障”。同时,演练参照历史事故数据,模拟不同载货状态(空箱、重箱)下集装箱的漂移轨迹,为建立“集装箱落水预测模型”积累了第一手科学数据。


此外,洋山VTS精灵、北斗AIS救生衣、海上远程医疗援助系统、智能救生设备等新一代装备集中亮相,其中“无人机抛投智能救生圈”在商渔船碰撞搜救场景中首次实战应用。无人机快速飞抵落水人员上空,精准抛投可自航救生圈,大幅缩短了近岸水域“人员搜救响应时间”,成为演练中的“科技亮点”。


头图为演练现场。受访者 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0余名骨干参与技能竞赛和应急...

机场联络线车厢“突发火情”!虹桥...

无人机投放救生衣、出动水陆两栖冲...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