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10月17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于10月19日至21日在沪举行,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
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以及海上交通安全、数字与智能、司法与仲裁、金融与保险4个分论坛,并同期举行10余个特色活动。其中,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将邀请权威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出席并发言,并发布系列重磅成果。今年论坛规模将达4000人次,嘉宾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全球50来个国家及地区。各论坛邀请的航运业界及产业链各方专家的观点交流与碰撞,将有力推动全球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球排名稳居前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新阶段,全球排名稳居前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装箱枢纽地位继续夯实。“十四五”期间,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投产、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竣工。2024年上海港全年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全球第一,也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153.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600.4万标准箱,核心运行指标均达到预期。
在航空港方面,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先后开工,未来将形成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捷运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上海机场定期通航48个国家291个客货运航点,货邮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今年前9个月,上海空港两场累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架次、1亿人次、328.6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39%、8.04%、6.72%。
在邮轮港方面,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2024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首单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邮轮直供物资新模式落地。今年前9个月,上海邮轮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25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5%。
航运服务软实力持续提升
在海事仲裁领域,上海率先构建多层次、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出台,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8月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沪裁决。此外,首例上海港“海事调解”对接“海事仲裁”确认案件成功办结。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相继设立境外分支机构。
在航运金融与保险领域,2023年8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化航运指数期货,目前日均成交额破15亿美元,在全球航运衍生品市场中位居前列。中国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在沪成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破1亿大关。
绿色智慧航运加快转型
在绿色航运方面,上海港的LNG加注能力持续上升,甲醇实现了常态化加注,上海港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具备LNG和甲醇船到船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洋山港实现了国内首船国产绿色甲醇燃料的接卸、储存及加注全流程作业。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成立,为我国首个专注于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的法定实体。
在智慧航运方面,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码头成熟运营,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一期建成。航贸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航运枢纽区块链基础设施搭建完成。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分布式协同数据链11个省市地区节点挂牌并启动建设。上海市内河电子航道图与长江水系、江苏省内河航道实现互联互通。
头图为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