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感谢您支持和配合1%人口抽样调查,您提供的信息经加密后将上传至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会严格保密。”11月1日至15日,上海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进入入户登记阶段。入户登记涉及哪些问题?市民又该如何配合?记者跟随静安区人调办一探究竟。
家住彭浦新村的张阿姨是上海被抽中参与此次调查的“75万分之一”。距离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过去5年,为充分了解上海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经国家统计局同意,上海调查样本量扩大至3%,涉及调查对象约75万人。
中午12:30,身穿灰色马甲,佩戴证件的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准时来到张阿姨家。“截止10月31日,您家有几口人?房屋面积是多少?有没有卫生间和淋浴间?身体状况怎么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能自理还是不能自理……”调查员依次在设备中记录下张阿姨的回答。
89岁的张阿姨为了配合登记,提前准备好了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还在本子上写好了家人信息,大约10分钟便完成了登记。据了解,在前期的宣传阶段,调查员已提前通知到了被抽中的居民及调查内容,并约定好了上门时间。如果不方便统计员入户,市民也可以选择在11月1日至5日,在小区调查员的指导下,使用小程序线上自行填报个人和家庭信息。
“1%人口抽样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如果家中人口多或者有劳动年龄人口,用时会更长一些。”静安区人调办业务组组长胡海榕介绍,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问题;对于劳动年龄人口的调查还会包括职业、行业、技能等级等内容;如果是出租的房屋,还涉及到租户和房东两组信息的填写。
学龄段人口变化加大,教育资源如何优化供给?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基本公共服务如何有效配置?社区老年人口增加,如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胡海榕提醒,调查数据背后反映出的人口结构和分布状况以及市民的生活情况,将为未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供参考,推动公共资源精准配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被抽中的住户务必如实、全面地填写信息。
入户登记结束后,统计部门将对数据进行比对、质量复核和行业编码。国家统计局将汇总、分析全国数据,并以公报形式及时向社会发布调查主要成果。上海市统计局后续也将对调查数据进行更为详细的开发。
头图为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在进行入户登记。劳动报记者于玘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