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创·在上海”总决赛巅峰对决,50强硬核科创点燃城市创新引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11-13 15:36

摘要: 本届大赛共吸引境内外7380家企业及团队报名参赛。

为更深更广地挖掘和培育硬核科技初创项目,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首选地,11月12日至14日,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自今年5月启动全球招募以来,7380个参赛项目历经层层遴选,5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展开巅峰对决,评选出本届大赛一二三等奖。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赛道,集中彰显大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全年办赛、全域覆盖”,升级打造全球科创“引力场”


作为上海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的科创赛事,“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发掘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融通创新生态的重要平台,如今更成长为全市覆盖范围最广、行业影响力最大的“科创服务”品牌。2025年大赛全面升级焕新:首次开放上海域外企业参赛、持续深化国际化程度、加大对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联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孵化器与领军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专题赛,创新打造“全年办赛、全域覆盖”的赛事新模式。


本届大赛共吸引境内外7380家企业及团队报名参赛,其中非上海辖内项目占比首次突破60%,充分凸显赛事对长三角、全国乃至海外创业先锋力量的强大磁吸能力,为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早、小、硬”,年轻科创力量持续崛起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的初创属性更为鲜明,“早、小、硬”特色愈发凸显。参赛企业平均成立年限较往年下降近4年,企业高管、高学历创业人群占比达40%,年轻化趋势显著。赛事政策与奖项设计更向早期初创科技项目引导,总决赛中初创团队、初创企业与成长企业的比例为2:2:1,让更多“小而美”的硬科技项目站上顶级展示舞台。


决赛现场,机器人领域、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技术集中亮相,吸引专业评委的关注:例如来自荷兰的创新企业,研发的基于智能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机器人类人皮肤,能够为用户带来逼真触觉体验,实现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真实感;国内首家将AI技术贯穿工业视觉全链路并实现标准化产品交付的创新企业,打造颠覆性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为工业质检等先进制造场景带来变革,助力国家智能制造战略;2017年创立于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项目,该团队凭借独特技术路径,自主研发计算精确、逻辑严谨、可在线迭代的SPT大模型,已经在考试教育、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行业龙头认可,实现产品化落地。


专业评审团现场抛出“刀刃向内”的关键提问,直指项目技术壁垒、市场拓展路径、商业化落地可行性等核心痛点,助力参赛企业快速锚定短板、明晰发展方向,更好地发展。


国际沙龙搭桥梁,共绘海外项目落地蓝图


2025“创·在上海”大赛进一步强化国际属性,成为上海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创业高地的关键纽带。作为赛事重要社会化专题赛之一的WeStart TOP100创赛,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优质资源,经多渠道遴选,71支海外团队参加海外组初赛,16个项目晋级半决赛,最终4个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涵盖机器人、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前沿赛道。


对海外项目团队而言,参赛旨在推进中国市场布局、听取国内投资专家建议、加速项目产业化落地。


总决赛期间,组委会专门邀请海外晋级项目代表,与投资机构、律所、产业对接方围绕“国际合作创新机制”“海外项目落地服务”两大主题,举办国际项目交流沙龙,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针对项目落地筹备、融资规划、法务合规、产业协同等全生命周期需求,现场提供专业指导与解决方案。


海外参赛企业反馈积极,纷纷表示“创·在上海”不仅是科创成果的展示舞台,更是海外企业了解上海、融入本地科创生态的重要桥梁,期待未来在沪落地生根,与本土企业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头图为海外企业路演。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创·她时代”女性创业赋能工坊举...

解锁直播、私域运营新技能!这场青...

2025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