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提出“十六不要”,这样的任性不能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9 07:35

摘要: 招聘是企业与求职者双向选择的结果,一个健康合理的职场生态理应充满善意、尊重和理解。

“身高低于160的不考虑”“牙齿不齐的不考虑”“一上来就问工资多少的不考虑”“一上来就问休几天的不考虑”“一上来就问包吃住的不考虑”……8月17日,有网友反映湖南长沙一医疗公司在招聘护士长时提出“十六不要”。针对此事,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为了不浪费双方时间在线上沟通,不存在歧视求职者的情况。


显而易见,工作人员的回应并不能平息舆论场上的质疑和吐槽。内在的逻辑很简单,“十六不要”中的奇葩要求、潜藏的隐性歧视以及招聘文案中“请记住,是您在找工作,不是我们在求您找工作”所展现出的傲慢,丝毫没有体现对求职者的尊重。


在互联网加持下,线上招聘和线下面试已经成为日常找工作的基本流程。招聘方通过简历筛选获取了求职者的基本情况,那求职者同样有权利通过线上沟通了解工作时间、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基本信息,进而决定是否参加面试,这是再合乎情理不过的事情。何以到了企业这里,就成了拒绝求职者的理由,而且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企业既然选择了网上招聘,就应该能预见会有不是长沙本地人的求职者投递简历。张口闭口这个不要那个不要的企业,可曾换位思考一下,让求职者不清楚具体工作时间和报酬就一头雾水地来参加面试,这样的任性究竟该不该要?


更何况,《劳动合同法》也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显而易见,“十六不要”的任性要求,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甚至还不合法。


任性招聘要求的背后,凸显出了企业居高临下的傲慢心态,一句“不是我们在求您找工作”就说明了一切。在他们看来,求职者属于弱势群体,是有求于人,因而也就可以随意拿捏。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傲慢注定伤人伤己。对求职者缺乏应有的尊重,最终不仅伤了求职者的心,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名声和口碑。试想一下,如果人都走了,企业的根还能留住吗?


从对应聘者星座、属相甚至恋爱经历层层设限,到性格测试不合格被拒,再到此次被吐槽的“十六不要”,企业任性招聘的案例已经足够多了。一次次的舆论吐槽无疑是对所有企业管理者的警醒——是时候把好好塑造招聘文化提上日程了。这不仅事关企业的门面,也映射出企业的管理理念,最终甚至可能会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招聘是企业与求职者双向选择的结果,一个健康合理的职场生态理应充满善意、尊重和理解。切莫让任性要求既伤了人心,也伤了职场生态!


责任编辑:周甸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建筑工人要“实名”更要有“实利”

高温下,把劳动者的“遮阳伞”撑稳...

事关统战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疫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