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来临,这类人群请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3-10-15 09:25

摘要: 流感高峰来临,这类人群请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天气转冷,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其中,流感也将进入流行季节。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部分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保持低水平。全国共报告1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



流感主要有哪些症状?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为主。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新和修订《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那么,新版流感接种指南发布,哪些建议值得关注呢?


哪些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患者;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6—59月龄的儿童;


6.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7.重点场所人群: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孕妇请务必告知医生个人妊娠情况,对处于流感并发症风险中的怀孕妇女,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


目前流感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灭活流感疫苗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具体疫苗生产企业详情咨询接种门诊)。


对可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接种?


流感疫苗又称“秋天第一针疫苗”。


由于气候原因,我国流感流行主要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另外在南方地区,每年的5月至7月也会出现一个流感流行高峰。


由于季节性和高发期明显,流感疫苗又被称为“秋天的第一针疫苗”。流感季节到来的3~4周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期,即每年的9月、10月是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专家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预防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整个流行季仍然是可以接种的,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尽早获得免疫保护。


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为什么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1.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与往年不同,疫苗成分会根据预测的病毒类型不同有所变化;


2.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在体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的,一般接种疫苗后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可维持6~8个月的时间。


所以既往有过流感病史或者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也需要每年接种。


一般哪些情况暂缓或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


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建议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既往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建议由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接种。


其他接种禁忌参考说明书。


哪些情况


禁止接种减毒流感疫苗?


1.因使用药物、HIV感染等任何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


2.长期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3.2—4岁患有哮喘的儿童。


4.孕妇。


5.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6.接种前48小时使用过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者,或接种前5天使用过帕拉米韦,或接种前17天使用过巴洛沙韦者。


日常防护手段


除了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外,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主要包括: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饭前便后、打完喷嚏、咳嗽后都要洗手;


●室内多开窗通风: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多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起来,一方面可以保持空气清新,也可以避免被传染;


●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避开人群: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及时隔离治疗: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若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责任编辑:林锦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用劳动书写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

年轻干部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

期待高铁静音车厢这次能真正“静”...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