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贵州贵阳一位网友发视频称,晚间马路上有多人爬行前进,疑似企业对员工的惩罚,引发关注。1月4日,视频发布者表示,“有比较多的人,刚开始以为只是在开会。”随后,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已向企业老板和员工了解情况,是团建时玩游戏输了的惩罚,其称不存在胁迫,“这是他们企业内部的事情”。(1月5日九派新闻)
企业通过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无可厚非。可是,在公共场合夜间爬行,不仅有悖公序良俗,还容易引发恐慌,带来的二次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夜间行车光线差、视线盲区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员工夜间爬行的行为,企业却称是团建玩游戏输了的惩罚,并不存在威胁。不禁让人想问,输了游戏的惩罚方式有无数种,为什么要选择夜间爬行?这种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真的是员工自愿的吗?一句“企业内部的事情”,就能随意做一些可能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吗?
近年来,团建活动的歪风邪气愈演愈烈,有些甚至成为了让员工害怕、抗拒的事情。一些企业把团建当成让员工变相加班的机会,还有一些企业的团建内容十分“尴尬”,例如,让员工玩一些突破底线的“游戏”,以游戏输了为借口进行过分的惩罚,组织集体爬高、高空腾跃、荒野求生……如此团建,偏离了让同事之间互动的初衷,更异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职场”,那么,员工产生抵抗情绪也是一种必然。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团建活动,来对员工进行精神打压,希望借此消除他们的个性,进而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其背后蕴藏的“控制性”和“服从性”不容忽视。这也反映出,在现实生活中,员工的工作环境比较严峻,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们害怕提出反对意见;在面对所谓的“自愿”活动时,也并不能真的自愿做出选择。
实际上,人们反对的并非团建本身,而是反对以团建之名,占用员工正常休息时间,却又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更是反感把职场权力延伸到个人生活中。这不仅不能达到融洽团队氛围,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让其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团建时,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避免采取可能会侵犯人格尊严的惩罚方式,让员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接受不合理的惩罚。同样地,员工在遇到突破底线的要求时,要勇敢地说“不”,保护自身权益。
企业若想做大做强,打造良好口碑,就得从细微处做起,团建活动就是很好的契机,它能展现企业管理者的态度,也能体现一家企业的情怀。而如何合理组织团建活动,真正让它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员工有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考验着一家企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