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新闻1+1丨今年春节假期文旅消费如何?
1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最新数据。春节假日全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怎么看待这样一个数据?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恢复势头,给今年又奠定了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记者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共同关注:今年春节,数据和感觉怎么样?
2023年春节假日旅游市场高开稳增
戴斌表示,从结构性数据上看,尽管出游人次恢复到了2019年的88.6%,但是旅游消费只恢复到2019年的73%,也就是说,从人均消费相对于整体的出游规模来看,还稍稍差了那么点。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高开以后,整个的旅游消费能够稳步增长。
春节假期16.9%的游客延长了出游时间
戴斌表示,很少会用“报复性”这个词,因为它是一个稳步发展回调的过程。过去三年,大家出游是有太多限制的,现在这些限制拿掉以后,我们是不是完全回到过去?不是,大家有一个消费的心理,从谨慎到积极回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也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从元旦来看,大家出去的距离是增长的,但是在当地基本上是趴着不动,这一次春节大家明显能感觉出来,出去的跑得越来越远了,出游的半径越来越大了,这就意味着大家消费的心理开始从一种谨慎慢慢向积极方面回调,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消费心理向积极方面回调需要一定的时间
戴斌表示,表面上看是经营模式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我们旅游发展的理念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对旅游的认识是团队旅游,是景区,是酒店,是旅行社。可是今天看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是散客出游,越来越多的游客是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是值得去的,而不是别人告知这个地方值得去就去,让花钱就花钱,自主自助的这个趋势起来以后,很多企业没有完全跟得上。
旅游从业者还需怎样的帮助?
戴斌说:“我最怕的是我们的广大旅游企业未复活先失血。比如我们过去有些政策,对旅行社暂退100%的质量保证金,是不是市场恢复了这个政策就要抽回去呢?我们还希望能够延续一段时间,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我们过去在财政、金融、税收、租金这些方面的政策也希望能够继续延续。”
戴斌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来培训员工,把员工招回来。客观讲过去这三年,旅游企业受损太大了,很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都面临重组的过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可能“病去如抽丝”的时间更长。
大众旅游的基本面是不会改变的
戴斌提出,①旅游市场还会继续沿着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去发展,大众旅游的基本面是不会改变的,大众旅游要求必须把旅游的权利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去分享,包括农村居民。②要求用文化来引领旅游发展,也就是一直强调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这个趋势也不会改变,所以很多的场景是文化丰富了旅游产品,拓展了旅游的消费空间。③科技时尚仍然不会改变,很多包括机甲、巡游、沉浸式演出背后都有科技在支撑。④最关键的是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不会改变。比如说露营,如果还是继续野蛮生长,搭一个帐篷大家就去玩,那么这种露营形式的时代就会过去,但是这个需求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