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省普通高考录取工作启动,诸暨中学的贺显贻考了604分,超浙江省特招线12分、普通类一段线114分。可是她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武昌职业学院的定向培养军士专业,如今她已经收到被该校录取的喜讯。她的选择引发一场价值辩论。
不少人犯嘀咕:放着本科不读,去上高职,图啥呀?她的“反向选择”无疑触动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唯分数论”和“名校情结”的深层神经。
实际上,近年来,高考高分考生放弃就读本科机会而选择职业院校的例子越来越多。比如去年,同为浙江考生的陈雨萱高考602分,选择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就业容易。还有一些新闻报道显示,如今一些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未毕业已被企业“抢订”,部分技术岗位年薪突破20万元。
这是一些考生放弃上“名校”的机会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侧面也表明,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面向市场,改革专业设置,培养出越来越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已经受到了市场肯定。这种努力与突破让不少学生和家庭明白,选对专业和方向比选个响亮的学校名字重要得多。因为就算是名校,如果学的专业自己不喜欢,或者将来不好就业,那也不是最佳选择。这种清醒和务实,体现了报考理念的成熟。
回到贺显贻身上,她选择武昌职业学院的价值判断又是什么?据了解,604分虽高,但在浙江可能无法报考到理想的大学,而定向培养军士学制3年,毕业后直接补充到相应专业技术军士岗位服役。与其在本科院校中选择不理想的专业和学校,不如选择定向培养军士院校,通过这种方式进入部队,后续还有专升本等提升学历的机会,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贺显贻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发展的小格局上。她放弃了众多本科院校的选择,还因为受舅舅的影响,从小就对军人这个身份向往和敬仰。她当然清楚,定向培养军士意味着严格训练和刻苦磨练,她的选择为自己开启了一条充满挑战但同样充满荣誉的道路,希望在部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个追求在同龄人中有点别样,但却光荣。
人生的精彩,从来都藏在适合自己的选择里,青年一代应更加注重职业与自身价值的契合度。贺显贻以个人抉择为社会“唯分数论”和“名校情结”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遵从内心,焕发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