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无锡新吴区教育局针对教师“事务多、负担重、压力大、时间少”的现实困境,通过官方账号正式发布“关爱教师十条”,包括推广AI作业批改资源包等智能教学工具,建立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等十条举措,而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取消教师手写教案硬性要求”。
身处互联网时代,还强行要求教师手写教案,确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更何况,花费大量时间机械地抄写教案,还会挤占教师本该用于钻研教材、观察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以及进行教学反思的时间。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教师为教书育人充分投入精力,无锡新吴区教育局的举措值得点赞,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事实上,近年来针对“教师减负”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足见全社会对于“教师减负”的重视程度。
但是客观地说,教师非必要的工作量增加、被占用过多时间精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类检查考核、评比、综合督导、评估验收等工作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因此,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还是要久久为功,尤其是把好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用再手写教案,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教师减负”这项大工程就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个个小细节入手。
值得一提的是,“取消手写教案”这一硬性要求,并不意味着降低备课标准。今天的教师,完全可以采用电子教案、个性化批注等灵活形式进行教学准备,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让教案与课堂“活”起来。
其实,写教案的方式本来就可以多种多样,并没有一定之规,只要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值得肯定的方式。我们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对一位教师的评价应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而不必拘泥于“有没有手写教案”的非必要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引导教师跳出机械执行的框架,将更多精力投入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之中,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们再次见证了全社会对于教师的尊重。尊师重道,不仅在于节日的鲜花,更在于日常生活中对每一位教师的信任。教师本身就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教育的规律,才能让“灵魂的工程师”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