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单,做久了老客户很多。这个市场非常大,每天都有新增的”“我们这边每天很多数据在走,从来没有被拦过”。据报道,不少票务公司在网络平台发帖称可以帮“限高”人员购买飞机票,评论区中有不少人表示想买机票,还有人称已经成功出行,公然分享所谓经验。
限制高消费令是法律对老赖做出的惩罚,禁止老赖乘坐飞机、高铁,就是要让这些人感到不便,解决“执行难”问题,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限高令”实施多年,取得明显成果,但仍有老赖钻“空子”,违规乘坐飞机和高铁。据报道,票务公司为老赖出票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护照,部分法院的限高措施通常是基于被执行人的身份证号,并没有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措施,因此可以通过护照来购买机票。二是境外系统,因为民航局仅对国内的航空公司实施监管,通过境外的航空公司就能绕过审查,甚至只需要提供姓名的拼音就能成功。
不能帮老赖购票是实施限高令的重要一环,对违规给老赖提供机票和高铁票的票务公司以及“黄牛”,监管部门一直在追踪打击。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曾经组织打击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乘机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批老赖落网。尽管治理始终持续,但老赖“飞行自由”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监管环节和技术保障存在不足,一是部分票务公司利欲熏心大开方便之门。在网络平台开个账号,发个帖子,成本几乎为零。交易过程全在网上进行,没有真实姓名,调查取证难度大。即使有网友举报,重新注册再兜售资源也不费什么力气。票务“黄牛”钻空子,不仅助长老赖的嚣张气焰,影响债权人合法权益,不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损害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权威。
“限高令”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堵住漏洞才能让老赖无“机”可乘。民事诉讼法规定,失信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法院可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严肃处理为老赖出票的票务公司,也向违规者释放了严厉的警示信号。2023年5月,上海法院打击“限高”人员违法乘坐飞机行为,司法拘留72人,处以罚款41人,还以非法经营罪为标准查找相关出票平台,向公安部门移送相关中介平台、“黄牛”涉嫌犯罪线索33条。2024年初,北京大兴法院执行局和大兴机场公安分局共同建立打击违反限高令乘机的联控机制,也有老赖受到应有处罚。
由于票务公司为老赖购票利润可观,因此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让妄图钻空子者无路可走,就需要切断这条灰色产业链。比如要加大对民航信息系统的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平台更要肩负审查责任,对那些明显违规、多次触犯底线的账号和注册者要见一个封一个。
及时堵上每一个环节的漏洞,让老赖和票务公司无“机”可乘,才能保证限制消费令发挥应有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