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线上沟通,绝不电话沟通;从不参与同事之间的闲聊;和领导一起吃饭总感觉不自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职场“断亲”。将不必要的社交视作工作中的负担,尽可能减少与同事、领导的交流,用“去情感化”建立工作与生活之间清晰的边界感。
应该如何看待Z世代的职场“断亲”?有人认为,让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可以让职场人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但也有人认为,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单位如果只是由缺乏交流的孤立主体组成,那就会缺少凝聚力,也很难有长远的发展。更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年轻人的冷漠,认为他们的我行我素进一步导向了缺少人情味的职场文化。
不过,这样的观点对于年轻人来说恐怕不公平。数十年前,父辈们的单位仍保留着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但随着当下职场工作节奏的不断加速,今天的Z世代不仅要面对更加复杂的职场环境,还要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因此,职场“断亲”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非情感上的主动疏离。
其实,职场“断亲”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年来另一个在网络空间广泛流传的说法,那就是“00后正在整顿职场”。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反映出的都是不合理的职场文化与新一代年轻人个性之间的激烈碰撞。
所谓“整顿职场”,并不是说00后真的已经在职场中掌握了话语权;所谓职场“断亲”,也不是说如今的Z世代真的拒绝与同事、领导进行交流沟通。而是说,当代年轻人已经不可能再无条件地接受传统的工作价值观和职场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糟粕。比如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还要接受工作任务,比如领导不切实际的“画饼”等。换言之,年轻人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些更加务实、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被一些职场潜规则束缚和捆绑。
值得注意的是,职场“断亲”或许可以让年轻人暂时远离麻烦,但用长远的眼光看,过度强调自我保护,也会让年轻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孤独、倦怠,并不能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因此,企业、单位都应着力避免过度加班和无效劳动,更关心年轻人的职业发展,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这才是与Z世代的相处之道。
而对年轻人来说,正确面对职场焦虑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作为眼界、见识都超越了父辈的新一代职场人,完全可以和前辈、上级进行平等的沟通,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一旦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年轻人就会发现,职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进而言之,在职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又何止是年轻人的追求和梦想呢?用有温度的管理措施弥合职工与职场间的情感鸿沟,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友好的工作环境,是所有职场人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