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发言人介绍,窗口选择主要根据任务需要研究确定。总体上看,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窗口的确定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半年前在飞行任务规划中明确大的时间段,其次在任务前根据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选择有利于航天员安全和任务实施的具体窗口时间。目前,载人飞船采用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案,在载人飞船发射前由空间站实施相位调整进行配合。此次任务中,选择4月24日为发射窗口,空间站的调相控制次数最少且均为升轨控制,同时也满足载人飞船在轨能源约束等条件,可以说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发射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方案最优的发射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窗口时间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给这次任务增添了新的承载和特殊意义。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
55年后,在喜庆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从这里奔赴“天宫”,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奋战在各自岗位的广大航天人,将以誓夺任务成功的昂扬精神状态度过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确定:陈冬、陈中瑞、王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出征太空。
陈冬同志简历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3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陈中瑞同志简历
陈中瑞,男,汉族,籍贯河南滑县,学士学位。1984年10月出生,2003年9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大队长、四级航天员,空军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王杰同志简历
王杰,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博士学位。1989年9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陈冬谈第三次出征太空:每一次太空之旅都独一无二
陈中瑞: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相连,我是幸福的
我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守卫着祖国的蓝天,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有时候,我也想着能飞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冲出大气层,去领略浩瀚的太空。当选拔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2020年9月,我们第三批18名队友光荣加入航天员队伍,开启了为国出征、筑梦九天的奋斗征程。今天,我即将实现飞天梦想、出征太空,这得益于各级组织的教育培养,得益于教员和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得益于航天员大队同志们的帮带指导,更得益于伟大的新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舞台。所以,我最想表达的是,能够生逢新时代,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我也是幸福的。
王杰谈个人首飞:有梦可追、追则必成!
回望来时路,最深的感悟是:人生要有梦想,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会对接,并为之奋斗,每一份努力都熠熠生辉。
上大学时我选择了航天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后来又幸运地参加选拔并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感到很幸福,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为了能够早日飞天圆梦,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航天专业学习,训练的每一天都不敢放松,考试的每一分都不敢放过。如今,我终于即将迎来自己的首飞,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说,感谢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有梦可追、追则必成!
陈冬评价神二十乘组:合,三头六臂;分,独当一面
神舟二十号任务清单发布: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
发言人介绍,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盘点神十九乘组工作成果:创单次出舱活动时长世界纪录
发言人介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发言人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驻留已满175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任务期间,他们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蔡旭哲已执行5次出舱活动,成为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特别是前期一次货物出舱安装时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第一次出舱活动期间,进行成功处置,为保障后续试验任务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展现了乘组过硬的业务能力。
港澳航天员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发言人介绍,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了航天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训练和部分专项训练。通过刻苦钻研、主动训练,所有第四批航天员均快速实现了角色转换,基础知识储备得到了有效加强,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组织观摩发射、返回、出舱活动等飞行任务,第四批航天员对载人航天工程和航天员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根据训练安排及前期经验,不同类型航天员从入选至执行飞行任务的时间有所不同。目前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在取得飞行资质后,他们将被纳入飞行乘组的候选范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飞行乘组中陆续看到他们的身影。
港澳航天员入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训练勤奋刻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开展航天专业技术相关学习和训练。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我国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验证相关技术,包括舱外航天服、气闸舱、机械臂辅助操作和天地协同支持等出舱活动关键技术。
二是开展舱外组装,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舱外全景相机支架等安装,以及跨舱线缆接通等工作,实现了空间站完整的设计功能。
三是实施舱外维修,针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损伤,通过航天员2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消除了撞击对太阳翼的影响,恢复了发电能力。
四是进行主动防护,为确保空间站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日趋严重的碎片撞击问题,我们深入开展举一反三,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护,多次出舱进行巡检,实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碎片应对能力。
我们的单次最长出舱活动时长达到了9小时,创造了世界纪录;
我们的空间站飞天舱外航天服,已顺利保障自神舟十二号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单件航天服最高使用量达17次,已超过“3年15次”的设计指标,依然性能良好、状态稳定;
我们的机械臂通过独创的双臂级连和爬行设计,实现了航天员在空间站舱体外作业全域可达;
我们的天地协同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为出舱活动方案制定、进程控制、跨系统协同和应急处置等提供了有效的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