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多管局局长”,也是在点赞“民意速办”的执行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3 07:30

摘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在现实中应有更多具象化的体现。

最近,广东深圳一市民火了,人们叫他“卷尺哥”“多管局局长”,因为他总拿着卷尺在深圳街头量这量那,指出这不合理、那不科学,还录成视频发到网上。


有报道显示,自2023年3月至今,“卷尺哥”已发布千余条视频,都是涉及城市公共设施的一些细节,比如,随时可能砸到人的“危墙”、被树枝挡住的路牌、路边挡道的树、又窄又陡的天桥斜坡等。


让人惊喜的是,这些视频不少都有happyending(美好结局),因为整改十分迅速——填坑、砌墙、移树、剪树枝、扩路面,有的甚至是连夜整改、第二天就好。


10月20日,有媒体记者就此致电深圳城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并没有直接和这名市民接触过。同时表示,其视频中反映的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大家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平稳运行作贡献”。


一边是“多管局局长”到处“指指点点”,一边是“政府默默整改”,这波务实、高效的互动操作显然十分“圈粉”。


评论区里,除了点赞,还有网友晒出“同款待遇”——

640.png


有网友询问“卷尺哥”能否“全国巡检”——

640 (1).png


深圳已不是第一次因为整改效率上热搜了。不少人记得,深圳曾连夜拆除被吐槽的“不锈钢盲道”、“听劝”地在一处草坪里给上班族铺了一条近路、连夜在没公厕的公园里安装“口袋厕所”……


“指哪修哪”“连夜整改”,当然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这背后一定有一整套的机制和措施支撑。


从媒体报道中,龚先生大体找到了这个“支撑”——2022年11月以来,深圳下大力气打造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核心平台“@深圳-民意速办”,将537个热线、网站、信箱等渠道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市民提了诉求就像网购下单,能够查到问题流转到哪个单位、进展如何,关键节点会收到短信提醒,还会有来电通报处理结果。


同时,深圳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市民通过该平台提出的城市治理点子超18万条,20多位“点子王”献计超百次,平均诉求办理周期为5.2天。


不难看出,这才是“多管局局长”管得如此见效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城市治理是一项巨大工程,有些事情可能也是“第一次吃螃蟹”,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少人装修个小家尚且要各种“绞尽脑汁”,何况一座城市甚至一座超大城市?所以,这当中难免有疏漏的、不科学的、需要修补和维护的地方,也需要一定的容错空间。


职能部门的人员、精力有限,如果能把群众发动起来,借助他们的眼睛去发现问题、上报问题,治理效果显然会倍增。这也是诸多城市在努力建立相关机制和平台,听民声、集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原因。事实证明,无论是让市民成为“点子王”、让外卖小哥等成为“社区治理助手”,还是建立“接诉即办”机制,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所以,人们点赞“多管局局长”,点赞他的责任意识,其实也是在点赞这背后地方职能部门“民意速办”的执行力,点赞这种“你发现我改进”的治理互动。这对任何一座想要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进步的城市而言,都应是一种标配。


不少人艳羡这种互动和整改,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在这方面还有待提升和改进——有的路灯一直不亮、有的路段一下雨就积水严重、有的无障碍设施总是“障碍”颇多……且市民多次反映无果。这当中,不排除有种种现实阻力,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工作作风、履职能力的因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在现实中应有更多具象化的体现。龚先生乐见更多城市能搭建起高效、科学、智慧的治理体系,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有更多归属感、认同感,舒心且体面。


责任编辑:张千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十二年贯通式学校利于打破“节点焦...

“可降解”不是污染环境的理由

用AI流浪汉骗老公:警惕AI整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