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式挂职”当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人民论坛网微信公号 周宁 发布时间:2025-09-25 07:30

摘要: “镀金式挂职”当止

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的《莫让挂职成“走读”》,一针见血戳破了“镀金式挂职”的虚伪面纱。在基层,有的派出干部没待几天就被派出单位召回,有的派出单位甚至明确要求挂职干部,把原单位工作视为“主业”,把挂职锻炼当作“副业”,让那些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只能成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走读生”。

对于只想在基层“镀金”的干部而言,此为最佳安排,既攒了基层工作经历,又无需为基层操心费力,“性价比”极高。这种“攒经历不担责”的乱象,不仅背离干部培养“墩苗壮骨”的初心,更消解挂职制度的公信力。

干部挂职从来不是“走过场”的安排,而是让干部在基层“摸爬滚打”中淬炼真本领,为破解基层急难愁盼注入外力,是党和国家从干部队伍建设全局、服务发展大局作出的战略部署。“镀金式挂职”却将这一制度变成“履历美容术”:有的干部甚或把挂职视作提拔任用“升级包”,既想攫取基层履历的“光环加持”,又不愿跳出机关工作的“舒适区”;有的单位把挂职当“任务指标”,只重“派出去”的数量,不督“干得实”的质量。这种“脚踏两条船”的操作,本质是官僚主义的“懒政”与功利主义的“投机”合谋,让挂职制度沦为“纸面文章”。

这种看似“高明”的镀金操作,实则藏着从个人失信到制度失效的三重隐患。其一,腐蚀干部成长“生态链”。有的高学历选调生挂职期间“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全程游离在重点工作之外,却凭“基层经历”顺利晋升。这种“混经历比干实事更划算”的逆淘汰,让投机心理在干部队伍中潜滋暗长。其二,透支基层信任“承重墙”。有的乡镇为帮挂职干部“完善”考核材料,抽调业务骨干补填日志、编造报告。这种“基层埋头扛活、挂职干部坐享其成”的消耗,加重基层负担。其三,扭曲选人用人“价值尺”。“镀金式挂职”制造的“虚假能力信号”,让“实干者流汗又流泪、投机者混岗却晋升”的怪象时有发生:有的干部挂职期间未牵头任何项目,却将基层多年积累的成果“据为己有”;有的干部扎根一线十年攻坚,却因“缺少挂职经历”在晋升中落选。这种导向偏差,不仅挤压实干者的上升空间,更会让干部队伍陷入“重履历、轻实绩”的误区。

纠治“镀金式挂职”,关键要斩断“挂职经历=晋升资本”的错误关联,把实绩成色作为干部任用的硬标尺。制度的“模糊地带”是镀金乱象滋生的温床,须从源头划清权责边界:推行“挂职期间隶属关系单轨制”,明确干部挂职期间以挂职单位管理为主,原单位不得借“专项工作”“紧急任务”之名随意抽调,确需召回的须经上级组织部门严格审批,且对年度召回次数和时长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岗位任务清单化管理”,将“民生实事办理量”“难题破解数”等量化指标作为硬约束,未完成者直接取消考核资格。唯有让制度“长牙”,才能让“混经历”者无处遁形。

考核材料与实际脱节的病根,在于监督“后半程失守”,需构建“动态跟踪+实绩核验+群众评议”三维体系:建立“挂职干部履职日志”数字化平台,组织部门随机抽查、基层干部交叉核验,杜绝“签到即在岗、填表即履职”;推行“实绩溯源倒查制”,联合审计、纪检部门核查“重大成果”的参与度、效益值,一旦发现“冒领实绩”,不仅取消资格,更要追责;赋予基层“话语权权重”,群众评议采取“背靠背”问卷+现场访谈,用群众口碑检验业绩成色。

挂职制度的初心,是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让基层在干部助力下“解难题、促发展”。唯有以制度刚性破除“镀金”幻象,以监督闭环压实“实干”责任,以用人导向激发“担当”动力,才能让“身挂”与“心挂”同频共振,让挂职干部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而非“过路客”。

责任编辑:万弈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农妇辱骂法官”事件带来的启示

以金融“活水”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