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300万亿元,运行持续企稳向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2-29 11:08

摘要: 1—11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300万亿元,运行持续企稳向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9日)公布今年前11个月物流运行数据。数据显示,随着工业、消费等基础领域延续恢复态势,物流需求保持同步扩张,物流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今年1—11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05.9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增长6.7%,比10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随着政策的持续效力的发挥以及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保持了一个持续的回升,物流需求的市场规模也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增长,这对于全年的物流的稳定运行和企稳回升都起到了很好的基础的支撑作用。


从需求结构看,各领域物流需求基本面进一步巩固,多数行业、产品物流增速均比上月回升。


具体来看,基础物流需求稳步回升,增势稳健。11月份,工业、进口、消费领域物流需求均保持较好增长,合计贡献率超过八成。其中,工业领域物流增速有所加快。1—11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进口领域物流延续良好增势。1—11月份进口物流总额比上年增长12.8%,维持10%以上的较高增速。另外,旺季消费物流稳步增长。1—11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0%。其中,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占比较1—10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成为消费流通领域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支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消费品的物流回升的速度在加快,另外一方面来看的话,就是消费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线上的购物越来越多,也推动了整个消费品物流的快速增长。


创新升级物流需求回升较快,成为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等产业的物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11月份,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相关的物流需求分别增长9.8%和6.2%,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3.6和4.4个百分点。


在绿色发展方面,11月份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均达到3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
降本提效作用明显


从物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今年前11个月,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进一步增强了物流的供给能力,也带动了全社会投资的增长。


11月中旬,在山东东营港,3个1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启用,标志着东营港开始进入深水大港的行列。


山东港口东营港董事总经理牛九明: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地区的10万吨级以上油轮可以直靠东营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据介绍,东营港地处环渤海湾地区,受黄河泥沙冲击影响,航道非常容易淤积,原来只能停靠5万吨级油轮,而远洋原油运输船舶吨位一般都在10万吨以上。受港口条件限制,以往东营的原油订单,只能用小吨位船只转运到青岛、日照等港口。而10万吨原油,光转运成本就得一千万元。


山东宝港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振永:原来那种转水,大船变小船,小船再倒过来,它的物流成本就大大增加,这样就限制了原料的供给速度。市场经济时间就是效益,可能你那个原油进来了,你再炼出来,那个成品油价格又波动了。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开始,当地投资30多亿元,修建起了10万吨级航道和3个10万吨油品泊位,并配套建设了42公里的公共管廊和2200万立方的配套库区,全面提升油品运输的质效。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朱胜勇:每年可为东营港区和周边的淄博、滨州、德州等广大石油化工企业节约运输成本10亿元,“港产一体”的优势进一步提升。


此外,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东营港经开区今年还投资6.6亿元,为引进人才提供资金、场地、设备等一揽子配套服务。


不仅是港口投资在加快,在成都双流机场附近,总投资10亿元的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计划2025年8月投入使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明显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其中,部分区域物流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度有所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应该说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硬件的投资在增长,实际上软件方面,比如说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等这方面的投入也在进一步增大,效果也在进一步显现。不仅为物流成本的降低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也带动了整个投资需求的增长。


行业景气总体向好
航空等领域增势明显


从物流业总收入来看,今年1—11月份,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较1—10月份提升较大,行业景气水平总体向好,航空、快递等服务领域增势明显。


1—11月份,物流业总收入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较1—10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


从物流业景气指数来看,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总量指数为53.3%,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今年4月份以来,行业景气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中恢复的态势,11月份回升至近期较高水平,显示接近年末,物流活动趋于活跃、市场发展较为稳健。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物流业景气指数当中,业务总量的指数,应该说回升到了近期一个相对较高的区间,表明我们整个物流市场的活跃度在提升,市场的信心也在恢复;另一方面看到我们整个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在加强。


从运输环节看,航空、快递等行业景气水平均位于高景气区间,物流活动恢复态势良好。相关的业务量数据显示,11月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71.9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8%,连续4个月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规模创历史新高。11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1.9%。


专家表示,航空、快递等物流服务,与当前经济整体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密切相关。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终端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优化,均对物流服务的时效、精准度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整个航空物流的这种加速的发展,是由于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高附加值物流的不断增长所拉动起来的。同时航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这方面来讲的话,也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供需关系优化
服务价格稳中有升


随着物流供需延续恢复改善的基本态势,物流服务价格总体稳中有升,重点调查物流企业的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升,企业单位成本水平继续小幅降低。


从物流服务价格来看,11月份物流服务价格稳中有升。水运方面,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涨幅较大,多数远洋航线运价有所上涨。11月份,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月平均值为1014.63点,环比上涨6.4%;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855.11点,环比上涨4.8%。公路方面,11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3.8点,与上月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44%。航空方面,11月份国内航线货物平均运价环比上涨0.6%,国际航线货物平均运价环比上涨16.6%。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物流服务的价格出现企稳回升的一个状态,带动整个物流行业整体的运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表明我们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活跃度在提升,物流市场的这种供需平衡将进一步优化。


从重点调查企业数据来看,1-11月份,重点调查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另外,企业调研来看,仓储物流企业,在装备智能化、信息数字化等方面积极推进,仓储设备利用率持续改善,助力各环节物流、信息流周转顺畅高效。11月份生产端数据显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交叉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陶飞:应该说数字化的技术,在我们物流装备里面的应用是越来越普遍的,它是一个大的国际化的趋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我们数据,通过我们的这样一些模型,包括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够优化物流装备运行的路径,提高它的可靠性等等,能够实现物流行业提质、增效、降本。


随着相关物流设备利用效率同步改善、资金周转时效有所加快,企业单位成本水平延续小幅回落走势。1—11月份,重点调查企业的每百元物流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5.64元,同比减少0.1元,环比减少0.04元。


专家表示,也要看到,当前物流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部分指标回升也存在同期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进一步落实见效,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望逐步缓解,物流运行有望保持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万弈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面禁售禁...

农业农村部:“菜篮子”产品供应总...

华北黄淮雾和霾天气持续,新疆东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