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跑楼阿姨”火了,然后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工人日报 陈俊宇 发布时间:2025-07-05 07:30

摘要: “跑楼者”是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是充满韧劲的普通劳动者,所以在算法到不了的地方,也应保障她们的劳动权益。

在广东深圳,华强北的地标建筑——赛格大厦,共72层,有着3000多家商铺,内部构造复杂。有近万人在这里上班,高峰时期,等一趟电梯要很久。外卖骑手一旦迷失其中,或等电梯太久,将会导致后面的订单超时。


如何顺利完成外卖配送的“最后一百米”?于是,“跑楼者”群体应运而生。


她们是45岁~60岁的中年女性,凭着对附近的地形或者楼层相对熟悉,利用中午用餐高峰时间做兼职。“跑楼者”守在写字楼下,眼疾手快从外卖小哥处“抢”到订单,然后将订单按楼层重组,采用“电梯+消防梯”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地完成外卖的最后配送环节。每一单,她们可获得2元收入。


其实“跑楼者”这一群体引发关注并不是新近的事。只是基于不久前一则知名演员在深圳华强北送外卖的消息,让她们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在近日的《华强北“跑楼者”》视频新闻中,记者还以第一视角参与并记录了“跑楼阿姨”辛勤奔波的一天。


如果说外卖小哥是“赶时间的人”,那“跑楼者”算是“与时间赛跑的人”,说争分夺秒一点都不夸张;如果说外卖小哥“困在算法之中”,那“跑楼者”就是算法之外的“人工补丁”。


算法之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她们在城市之中靠双脚不停奔跑获得了一方生存空间。所以有一种共识是,外卖平台的算法,算不出写字楼的弯弯绕绕,这群“跑楼者”在算法之外,开辟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野生跑楼江湖,用汗水写下生存的智慧。


然而,需要正视算法之外也意味着她们这份工作更灵活、更不稳定,且处于权益的灰色地带。比如外卖一旦在配送过程中出现意外问题,责任如何划分?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群体,监管部门是否应该制定相关代送服务的操作规范?物业管理方是否可以探索优化基础设施、规范代送人员管理?“跑楼者”们是否需要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并备案,确保持证上岗?


当我们一边喟叹“深圳从来不缺乏奋斗者”时,一边也会担忧一连串的“是否”会不会让她们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呢?但有一基本逻辑不可忽视,“跑楼者”是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是充满韧劲的普通劳动者,所以在算法到不了的地方,也应保障她们的劳动权益。

责任编辑:张千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游...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