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上海市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自2020年以来扩大招聘规模,大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补充到生产一线去锻炼磨合。在近期的调研走访中,部分国有企业反映新招录青年职工中出现“离职率”增高的趋势。
青年职工的特点
年龄在18岁至40岁的青年职工,受时代发展、成长环境、家庭因素等影响,虽有较高异质性,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特点:
1.个性鲜明:大部分青年职工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接触到的信息和教育更加多元化,崇尚自由开放、张扬个性,在工作中也更倡导能够快乐工作。
2.受教育程度高: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以及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3.法律意识强:现代青年职工的法律认知程度较高,对于企业在用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识别度更高、容忍度更低,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先就业再择业”
青年职工离职率增高
在近期的调研走访中,部分国有企业反映新招录青年职工中出现“离职率”增高的趋势。
一般而言,员工离职,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化时代催生了各种新兴职业,如网络主播等,工作时间较为灵活、收入也相当可观,导致青年职工可选择的职业范围较以前更广,对青年职工的价值观、就业观念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是否具备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的晋升体系、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融洽的工作氛围等,通常对员工如何评价企业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与离职率挂钩。从员工层面来看,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薪酬待遇标准通常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为进一步明确,此次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的企业新招录青年职工“离职率”增高趋势背后的原因,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本市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国有企业中开展了调研,希望了解2020年至2022年新进职工的思想动态。
调研结果显示:青年职工想要长期留在现有单位的意愿不强,60.70%的人愿意留在现在的单位长期工作,4.59%的人想留在现在的行业但要换一个单位,9.48%的人表示要转行,2.75%的人想去深造学习,22.48%的人尚未想清楚。
调研中,大多数青年职工都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适应工作后会考虑未来的职业前景,如果认为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长久发展就会有跳槽的想法。致使青年职工感到前途渺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技能竞争力,高校培养偏重理论与概念,毕业生一般没有实操技能,在生产一线反而不如专科院校或者技校生拥有一技之长;二是缺乏优质带教师傅,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傅通常不善言谈,只会干活,在带教没有技能的大学生时很难做到既教会技能又传授经验;三是缺乏职业晋升通道,大部分企业在晋升上采用的是管理、技术、技能三个序列,一线工作的大学生常面临着“走技术不通、走技能不甘”的窘境;四是缺乏身边的榜样,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极为稀缺,青年职工很少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劳模工匠,更难以获得他们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引导青年职工逐步成长
实现“人岗相适”
青年人在进入企业的前几年必然会遭遇迷茫和困惑,如何引导青年职工在生产经营一线寻找到职业成长的合适路径,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扩大资金补贴范围。一是在最近实施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基础上,向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给予一定的新入职员工培训补贴。二是在企业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的项目范围中,单列有关新进员工的项目特别是涉及一线操作岗位的上岗培训。三是在企业职工线上职业培训补贴中,增加有关网上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的项目,鼓励企业开展具有实操性的线上培训。
第二,延伸就业服务领域。一是在最新实施的“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中增加有关青年职工的就业辅导内容,对于享受实名制就业服务的青年人就业后进行一到两次回访。二是在“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指引中增加职后的职业规划、就业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成青年的职场加油站。三是定期邀请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匠等先进人物在就业服务站坐堂,为初入职场的青年职工答疑解惑,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指导帮助。
第三,深化青年技能培训。一是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国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设计适合新入职青年职工的培训项目,特别是一线操作岗位的上岗培训,及时公开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目录。二是探索以行业协会、产业工会为主体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将培训项目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结合,提升一线青年职工职业技能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在新进青年员工中开展师徒带教,选拔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老师傅作为带教导师,为青年职工制定两到三年的职业成长计划,培养适合企业发展和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青年职工离职率高、“跳槽”越来越频繁等现象的背后往往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及时关注到职工的工作压力以及其他个人方面的原因,在企业文化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氛围,提升职工的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青年职工,提升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引导其逐步成长成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