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延迟退休政策外,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事项一直以来也备受关注,记者在此为大家整理出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回应大家的需求。
问题6: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
答:退休养老金通过全国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而来,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主要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平均工资,缴费年限越长,平均工资越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就越高。具体来看,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另外,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问题7:单位职工参保,是不是比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多?
答:无论灵活就业人员,还是单位参保职工,退休时养老待遇的计发办法是一样的。养老待遇的高低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时养老待遇计发基数等。因此,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与单位参保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一样的。
问题8:办理退休当月还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吗?
答:单位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当月,仍是用人单位的在职员工,用人单位应为其缴纳办理退休当月的社保费用。
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在办理退休当月前,已累计缴费满180个月的,可自行选择是否缴纳退休当月的养老保险费,国家政策鼓励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建议单位和个人尽早缴纳办理退休当月的社保费用,以免影响后续退休手续的办理。
问题9:参保人员未到退休年龄不幸去世,还能拿到养老金吗?
答:国家保障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将由统筹资金支付,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款项先从账户内的储蓄中支付,如果账户储蓄耗尽,则继续由统筹资金支付。退休人员可以放心,将会定时且全额收到基本养老金。
此外,参加养老保险者死亡时,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是可以被继承的。无论是员工在职期间逝世还是退休后离世,其个人账户里的缴纳本金以及所得利息均可被继承。目前,国家规定60周岁退休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也就是说,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举例来说,不考虑计算复利的因素,对于目前60岁退休的职工来说,他们要接近72岁(考虑复利,实际会更长)才能领完个人账户中的钱,在领完个人账户储存额之前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继承。
问题10:个人养老金怎么缴如何领?
答: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人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在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依法合规委托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意见规定,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社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