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你有“休假羞耻”吗?员工请假心理负担重,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将休假落实

声音丨你有“休假羞耻”吗?员工请假心理负担重,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将休假落实

来源:劳动观察

2024-11-22 17:26

要消除人们的“休假负罪感”,不仅需要个人进行心理调整,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革新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事件回顾


在一些工作忙碌、加班文化盛行的用人单位,“打工人”提起休假,总会产生不敢、不好意思等想法:一想到要开口提休假,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焦虑、愧疚,既害怕老板不同意,又担心同意了却影响不好,还纠结发微信说还是当面说、提前说还是临时说;明明是理应享受的假期,却总是欲言又止、瞻前顾后,最后只能眼睁睁地放弃……以上这些“症状”被网友戏称为“休假羞耻症”。


互联网平台上,在一些“如何高情商休假”的话题下总有网友花式支招,比如建议提出生病、结婚、产检等请假理由,力争无懈可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现象:打工人对请假做的准备越来越多,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曾有媒体就“你有请假羞耻吗”的话题发起网络投票,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近4万人中,选择“有,一请假就焦虑”的约占45%,选择“取决于领导态度和职场氛围”的则占25%左右。


■网友声音


近日,“休假羞耻”话题再度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热议。


有的网友表示,自己也常被外界看法绑架,不好意思开口提休假。还有一些职场人表示自己存在一种“好学生心态”,具体表现为内耗焦虑、自动内卷、不善拒绝、自我PUA等,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地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任劳任怨”职场人设。


不过,也有网友时常担忧提出休假会与“不够努力”“不能吃苦”等标签相关联,于是每当开口提一次休假,就仿佛会给自己的完美职场人设抹上一个污点,破坏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形象。


还有网友持不同态度,直接指出:“员工应享受合法权益,休假不应成为心理负担。”有网友跟进留言表示赞同:“破除这种羞耻,需改变加班文化,提倡合理工作与休息。”“但愿每个人都能无畏休假,享受生活。”


■专家观点


“休假羞耻症”实际上是打工人职场情绪的外显,背后是正当劳动权益难以保障的“隐痛”。要消除人们的“休假负罪感”,不仅需要个人进行心理调整,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革新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有评论人士建议,管理者不妨试试带头把假期充分利用起来,让“有假大胆休”从上到下确立起来,形成一种自然的风气。同时,完善配套制度、简化休假程序、消除各种显性或隐性代价,降低休假门槛,让员工开口请假没有顾虑和负担。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让员工有底气平衡工作与生活,共同促进职场健康发展。打工人的劳动权益应得到保障,企业的考核标准可以更人性化,评价体系更科学,鼓励“高效工作”而不是“低效内耗”,注重劳逸结合,避免弦紧易断,形成良好导向。


整理朱兰英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