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被曝出招聘过程中存在替考、泄题等违规行为,引发广泛关注。据内部消息,华为已对涉及违规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理。近年来,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频频曝出贪腐案件。专家指出,民企内部的腐败现象已从供应链渗透至招聘环节,亟需引起高度重视,还职场公平环境。
华为被曝招聘有“猫腻”
近期,网传消息显示华为内部存在外包岗位招聘作弊产业链,如作弊考生能成功入职,入职后每月抽取回扣3000元,连抽12个月。随后,华为高层出面整顿。后续,记者也从华为内部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华为在内部平台发布的《对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违规事件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属实,该决定显示多名员工因此被处理。“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太离谱了。”该知情人士震惊地表示。
据了解,经审计发现,华为半导体业务部、人力资源管理部、质量与流程IT部等部门多人在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存在安排和参与替考、向候选人透露服务能力考察题目等违规行为,同时,多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资产获利。针对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华为最终对违规当事人予以除名、辞退、劝退、降级降薪、通报批评等惩处,一些人被要求其退回全部违规获利所得、按规定赔偿公司损失。
“大厂”内腐乱象频现
其实,不只是华为,近年来,有关企业的贪腐和反腐案件频频被曝光,尤其是在互联网巨头和新兴科技企业中,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网易、小米等诸多行业巨头都曝出过员工贪腐事件。
据公开信息,2023年全年,腾讯共发现并处理了70余起触犯“腾讯高压线”的案件,涉及120余名员工被解聘,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至公安机关;2024年全年,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百余起,百余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解聘,其中2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无独有偶,去年字节跳动内部发布了年内第4份《企业纪律与职业道德委员会通报》,通报显示,103人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辞退(含外包及实习生),其中11人因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影响职场公平环境
通常,公众对公职人员和国企职员的腐败问题更为敏感,但民企内部的贪腐现象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各“大厂”内部反腐的新闻频频登上各资讯平台热搜也表明,事实确实如此。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李斌曾指出,供应链腐败是互联网企业贪腐的重灾区,采购环节容易产生利益寻租空间。并且,互联网公司在管理模式上更倾向于扁平化管理,基层员工职权被放大,因此内部腐败涉案人员逐渐呈现出基层化特征。而如今从华为来看,腐败现象直接渗透到了最初的招聘环节,影响职场公平环境,更应引起重视。有评论员指出,若此次华为从每月工资中收取一定比例回扣的做法属实,此等贪腐行径较之供应链贪腐无疑更为明目张胆。
面对企业“内腐”,企业自身可以采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细化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等措施,这一点,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有所尝试。2017年,京东联合腾讯、美团、百度、小米等14家企业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成立“阳光诚信联盟”,合力加强企业内部腐败治理,共享信息系统,承诺拒绝录用违背职业道德的失信人员。不过,有关公权部门也应给予民企更多指导性建议,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廉洁高效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