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营业员|一刻不得闲!蹲式服务、仓库理货,记者当上运动品牌导购

我是营业员|一刻不得闲!蹲式服务、仓库理货,记者当上运动品牌导购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2020-05-05 15:21

一个“累”字,好像能说明一切,却又不足以说明一个普通营业员的辛勤付出。

南京路上,承载了无数上海市民美好回忆的“市百一店”,正逐步恢复昔日的人气。在第一百货商业中心C馆7楼Sport100,力度不小的折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光顾。


记者在4月份扩柜装修后重新开业斐乐(FILA)品牌专柜做了一天的营业员,从仓库理货,到整理货架、擦拭柜台,再到蹲式服务。一个“累”字,好像能说明一切,却又不足以说明一个普通营业员的辛勤付出。


仓库理货:最大的箱子一个人都抬不动


王丽琴是斐乐柜台的一名导购,也是记者体验的“师傅”。她个头娇小,干起活来却高效、麻利。



一大早,还没到营业时间,她就早早出现在了柜台里。每一天工作开始的第一件事,是先去“拉货”。推着拖车,记者和她一起出发了。购物节期间,商铺到货不少,需要对仓库的货品进行了及时的补充。


她一手拿着出货单,另一只手从箱子里一件件掏出衣服,然后仔细比对货号。逐一核对后,她拖拽着纸箱带着记者进入柜台仓库。狭小的空间,只能供一个人在其间穿梭,货架上则堆得密密麻麻。


王丽琴指导记者进行理货,先要将商品和货架上每一格的货号一一对应,整理时,小号放在上方,大号放在下方。每一款产品都叠得整整齐齐,型号相对应的货架位置也都了然于胸,等到取货时,一下子就能找到想要的产品。


王丽琴告诉记者,购物节前,商铺一天到货都超过10箱,最多一次,超过20箱。她比划着,“放鞋子的箱子最大,一箱里面几十个鞋盒子,我一个人都抬不动,只能拖到仓库,一一清点。”


理货只是营业员一天工作的一小部分,毕竟前台的销售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要兼顾生意,趁着没顾客的间隙,躲在仓库里拆包整理,一天十几箱货,要到下班的时候,才能全部整理完毕。”



王丽琴用“一刻也停不下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记者体验发现,这句话真是丝毫没有夸张。有客人时要招呼客人,没客人时整理货品、调整陈列、打扫卫生,往往货品才刚上架,就迎来了一波顾客。


销售沟通:始终保持热情,不厌其烦


早上9点半刚过,商铺迎来了第一位顾客。记者在“师傅”的带领下,来到柜台前,亲切地向消费者打招呼。


看到顾客在挑选衣服,记者在一旁驻足观察。见其对一件黑色夹克反复翻看,记者上前向顾客介绍起了这件衣服。“这款是全棉的面料,比较舒适的,喜欢可以试试看哦。”这些话,是“师傅”提前教授好的,事实上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察言观色,非常重要。


“如果顾客喜欢自己选,就跟在她身后,保持一点距离,等她有需要了再上前。如果顾客没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想要销售介绍的,那就主动询问,并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产品。”王丽琴说,这种若即若离的分寸,并不好拿捏。


客人试了三款衣服后,最后仍然表示不太合身,转身离开了。接过客人递来的衣服,面对并不顺利的第一单,“师傅”安慰记者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始终保持着热情,迎接每一位消费者。


事实上,在一天的营业中,记者也确实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情况。有的消费者会质疑店里的产品价格是不是高于其他商场的同款产品,有的消费者会对售后问题紧盯不放,也有的消费者对码数十分纠结,m码似乎大了一点点,s码又小了那么一点点。这些都需要销售不厌其烦,一一解释和回答,并给出最合理的建议。




临近下班时,有一位男士消费者在店里试了十几款衣服,已经准备下单时,却被身边的女伴强行拉走。“我不喜欢,不要买了。”半个小时的努力,就这样没有最终转换成订单,王丽琴依旧告诉记者,保持着热情,没有丝毫的抱怨。


蹲式服务:每一次下蹲,是对服务的最好诠释


记者成交的第一单是一双折后价499元的新款女士凉鞋。


和衣服、配饰等不同,试鞋,对营业员是又一个考验,因为需要“蹲式服务”。


“师傅”指导记者说,蹲式服务是对顾客的尊重,也是对服务的最好诠释。记者从仓库里拿出顾客需要的鞋码,小心翼翼地展开包装。取出鞋后,还要为顾客拉开搭扣,将鞋口稍稍拉开,放在客人的脚前。当客人把一只鞋子穿上后,记者又主动上前询问,“还合脚吗?需不需要把两只鞋子都穿上再试一下?”客人穿着凉鞋在店里来回踱步,又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最后选择了下单。


在当营业员的这一天里,记者为顾客试了十余次鞋,如果需要更换尺码,就要蹲下,起来,再蹲下,来来回回很多次。蹲久了,膝盖也感到不适。对于王丽琴来说,一天几百次下蹲,是工作的常态。“感觉还好,就是晚上回家不太舒服的时候,拿热毛巾捂一下。”



卖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丽琴从来没有觉得蹲下为客户服务是一件很让人“自卑”的事。她说,她的工作就是服务好每一位消费者。没有时间歇息片刻,一直在路上。


记者结束一天的体验,当天店里的实现了超过4万元的营收,成交笔数达到100多单。王丽琴说,这个数据,大概是两个月前的近10倍,也几乎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品牌的商品全场6折起,商场也给了很大的支持,做了补贴,所以客人也多了吧。”她坚信,消费正在稳步复苏,店铺的生意,也会越来越旺,她的收入,也能水涨船高。“累”着的同时,她也快乐着。


 


=写在文末=


(记者邵未来和带教“师傅”王丽琴)


营业员,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一天试了上千件衣服,最后成交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即便是这样,王丽琴还是保持着热情。她说,即便戴着口罩,也要向顾客传递看不见的微笑。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