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周边有30余家书店!疫情下如何走出融合经营之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0-09-23 19:48

摘要: 政府的扶持撬动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普通高校及周边已拥有30余家书店,形成了高校新景观。而在疫情背景下,高校书店又将如何走出融合经营发展之路?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前举行了“上海高校校园及周边区域实体书店融合经营分享会”,近20家高校书店负责人共同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沪高校及周边书店发展壮大,体现政策利好


近年来,上海高校校园及周边区域实体书店发展较快:2018年,陇上书店(华东理工大学)、同济书店(同济大学)、大夏书店(华东师范大学)、钟书阁对外经贸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校园书店新张。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知先堂”24小时阅读空间和“召文斋”24小时研创空间开业;地处上海高校集聚的杨浦区、以体育为主题的书店——绿瓦体育书店开业;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版书房与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ICCI)合作经营的中版书房上海交大店开业;松江大学城“最美文汇路”首家复合型文化地标的贝页书店开业,围绕高校青年群体,在阅读、学习、生活、休闲等方面提供多维度文化体验。


2020年,成立于1993年的复旦经世书局搬到国年路开业,并在松花江路开设新店,不仅带来环境的全面升级,更是从读者的角度升级了多元化阅读体验;鹿鸣书店移地复业;拥有近40年历史的上外书店重新装修开业,提出打造“国内首家跨文化书店”的理念,实现了书店物理空间和经营理念的双重改造升级,这正是校园书店发展的一个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普通高校及周边已拥有三十余家书店,近两年来校园书店的快速发展源于利好政策的频频发布。2017年12月,上海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随即表示,将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加强上海高校校园书店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去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政府的扶持撬动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投入。



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促成高校新景观


无论是2018年4月重新装修后推出全国首家“新零售+”无人书店,作为天猫未来店实验室首个行业合作案例,革新传统业态的经营模式,给读者提供全新的购书和阅读体验,还是2018年12月开业的大夏书店体现师大气质的一扇窗——满架的优质图书,窗明几净的通透设计,专注阅读或轻声研讨的青年、学者,这是书店的一隅,也是每日可见的风景。近年来,新开、转型重开的校园及周边书店以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的多元、复合形态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在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还建立了上海市高校校园暨周边地区书店阅读空间平台,通过微信群、参观访问、交流等沟通、发布各种数据、最新政策及相关信息,积极引导实体书店在高校校内及周边开设门店,提升校园书店的规模、能级、竞争能力,推进本市高校校园书店和整个书刊行业文明行业的建设。


面对疫情重击下的高校书店,通过融合经营提升品牌价值。如志达书店,通过直播走入出版社,融合线上与线下,探索着产业链上的突破;大夏书店通过开展大夏通识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展主题上新活动,根据不同的时节研发各类饮品、研发文创系列等,进行融合经营;同济书店以线下参与、线上直播的形式策划举办众多文化活动,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及社会读者群体;复旦旧书店在新阅读态势下为二手书市场争取着空间。


每家校园书店都有着不同的基因,上海高校及周边区域书店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条融合经营发展之路,激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12台红色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