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时髦的越剧讲好上海干部扶贫故事!《山海情深》以“未来式”表达美好祝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0-10-18 17:32

摘要: 该剧也第一次实现了全院三个团一起演绎,是近二十年来上越出动的最大规模的队伍。

舞台一边是白色三角钢琴,青年钢琴家在深情演奏;另一边放着把竹椅,穿着名族特色服装的艺术家吹奏着芦笙。中间一道道竹编式的线条勾勒出一条条绵延大道,连接两边。欢闹的苗族庆典音乐响起,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当晚美琪大戏院的大舞台上,正式开启了越剧《山海情深》序幕。



艺术家也要做足“暗功课”


钢琴和芦笙的组合源于导演杨小青特意打造的一个另类的维度空间。钢琴演奏代表着摩登澎湃的上海都市,悠扬的芦笙,则来自远方的苗寨。在这两个空间中进行互动、对话、交流、融合,就是“山海情深”的上海扶贫项目。


台上的钢琴家正是上海爱乐乐团的驻团作曲家龚天鹏。28岁的他不是第一次涉足中国戏曲艺术了。他曾创作了第十部交响曲《京剧幻想》,用瑰丽的交响手法,把京剧的精气神“翻译”成了美国观众都听得懂的音符。



龚天鹏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联排现场那天,就感受到了戏曲舞台的那种虚拟性,“我发现手持乐谱上台有点违和,所以当即就开始背谱,在联排的开始前,就把开场这段三分钟的乐谱全部背了下来,”他说,“要配合作品,艺术家都需要做很多暗功课的。”


至于自嘲当了回实打实的“剧院魅影”,龚天鹏表示自己腰伤坐不安稳,又想完整听戏,于是“鬼鬼祟祟”地在后台逛来逛去,在黑暗中徘徊飘游。他忽然发现,对“戏比天大”、“戏比命大”、“爱戏爱到死”的这种执着与气魄,“近乎全球没几个群体,能拼得过中国的戏曲人。”



山区扶贫每日步行三万步


观众席上,一位女士一边流泪,一边鼓掌。她是当天晚上受上海合作交流办和出品方特别邀请的来自上海援黔干部家属,丈夫正是遵义市正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国文。“越剧《山海情深》很真实,也很贴近生活,整个过程我哭了好几次。作为妻子,我更能理解他去远方的扶贫工作了。除了支持,不拖他后腿。更希望他能像蒋县长一样真正带动脱贫,共同实现美好生活。”


受邀观看《山海情深》的李国文也很激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意义之重,这次观摩首演,他还带了一支正安县文旅局组织的苗族歌舞表演在演出开场前,为观众们展示苗家风情、增进两地的文化交流。


这个剧的故事里有两条线:一条是苗家妇女对夫妻团圆的渴望和追求;另一条线是上海扶贫干部去牺牲奉献自我,去帮助苗寨发展产业化经济,吸引劳动力回潮。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上,去表达深切的时代主题,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祝愿。


上海越剧院去年在采访中接触到了在当地的上海扶贫干部,其实上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扶贫干部,去当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上海生活的本地人却对此知之甚少。剧中的主角蒋大海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上海赴贵州的扶贫干部,剧中的他说自己每天在山区要走3万步——除了关注物质,更有对于苗族人民的人文关怀。



“未来式”表达美好祝愿


作为今年“艺起前行——国内优秀原创戏剧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山海情深》还入选了今年上海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在上海越剧院梁弘钧看来,要说好一个故事,关键在于故事的切入点,或者是说故事的方式会更重要。“我们想要挑战和改变大家以往对越剧的一些原有的想法,改变越剧舞台上原来固有的一些手段,我们希望能够推出一个崭新的舞台形象,能够在新时代下既满足老观众,又吸引新的粉丝。”


剧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中秋国庆期间休息了三天,全团演员们已经连续工作了40多天,在杨小青导演的带领下,每天三班倒,从早上九点排练到晚上九十点。剧组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在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当天推出这部越剧《山海情深》。该剧也第一次实现了全院三个团一起演绎,台上演员舞美和乐队,就近160人,是近二十年来上越出动的最大规模的队伍。



在大团圆的结局中,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苗寨创业,苗族姑娘们则穿着自己研制的竹编工艺服装亮相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服装造型大胆、时尚令人眼前一亮。“一方面结合苗族元素,有苗银,有百褶裙元素等,”服装设计师王秋平表示,“另一方面这是时装和苗族服饰的融合,再结合竹编元素的时尚创作。”用编剧李莉的话说,这正是对未来的祝愿,是个“未来式”。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12台红色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