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运动新地标|打弹弓找回童年记忆,室内还能模拟滑雪!老厂房化身新魔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0-11-04 17:48

摘要: 近年来,上海的体育场馆正在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市民身边,应运而生的“都市运动中心”破解了申城市民去哪儿健身的难题。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空间以及体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国内体育综合体的发展先驱,坐落在千年古镇南翔的“翔立方”就已经成功突围。


从曾经的煤矿机械厂,到如今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体育“大世界”,运营仅4年,翔立方何以引得3公里范围内的20万居民频频点赞?近日,记者走进南翔,近距离感受了一下这个“体育魔方”的独特魅力。



一家三代都能玩

传统+小众,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开车到沪宜公路1082号,还没走进南翔智地产业园内,翔立方的指示牌已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不大的门墙上,各类运动图标分列两排,加上餐饮、影院、亲子等主题logo,翔立方从入口处就开始向市民预告园区的功能和选择。


顺着大门往里走,园区内的建筑还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工业气息。上海翔立方董事长边玉生告诉记者,早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原上海机床厂和永红煤矿机械厂等企业的老厂房。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城市工厂逐渐沉寂了下来,但曾经辉煌过的老厂房并没有因此消失。为了满足周边百姓的生活需求,尚韧体育和南翔镇携手打造了翔立方体育综合体,在保留厂房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时尚设计感,形成其自身特色,也将老厂房“变废为宝”。



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内的体育资源大概占据了翔立方面积的60%,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既涵盖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运动,也有弹弓、滑雪、攀岩等小众项目。运营至今,经过不断升级更新,各类运动项目已经达到30多项。


边玉生告诉记者,翔立方的创立初心就是打造一个家庭运动的氛围。“爸爸来了可以打打球,妈妈来了可以练练瑜伽、喝喝咖啡,孩子们有儿童娱乐天地,老人来了也有门球、乒乓球等运动可供选择,一家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百姓、企业得实惠

围绕民生做实公共服务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南翔镇所在3公里范围内,有82个小区近20万居民,其中有众多热爱运动的居民,但周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直比较稀缺。如今,“翔立方”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居民对高品质综合性体育健身场所的需求。投入运营第一年,年客流量就达到了120万人次,此后几年更是维持在了150万人次。



之所以能够留住大家,旧厂房改造只是第一步,运营与管理才是重要课题。在边玉生看来,场地营收不是翔立方的主要目标,如何深度挖掘体育产业才是关键。为此,翔立方以场馆为载体,积极盘活赛事、培训、教学等一系列产业链,让周遭百姓和附近企业白领得实惠。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午餐时间,不少白领就来到了翔立方,选择了一些休闲运动项目。比如近年来备受欢迎的弹弓俱乐部,就有不少顾客是翔立方的老朋友。“午间休息时间来锻炼一下,上午的工作压力释放了,下午工作更有动力了,打打弹弓还可以找回童年的记忆。”市民李先生说。


而在弹弓俱乐部对面,时尚的室内模拟滑雪馆又是不少企业团建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从场馆建设到形成产业孵化链,翔立方通过4年筑巢引凤,正在吸引更多的体育创业者在此落户,由此带来的是更多样化的体育服务,而最终受益者则是附近的居民和企业员工。


进校园、做公益

体育新空间反哺社会


在挖掘体育场馆潜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翔立方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围绕民生做实了体育服务。更难得的是,这个“体育魔方”还将全民健身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市民幸福指数提升上。



记者在园区的公告栏看到,每天的早场,翔立方的体育设施都会以免费或公益价格对市民开放。这是因为早在翔立方建设前,就已经明确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承担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职责。


“百姓需要家门口的运动场馆,场馆运营本身有一定成本,如何在公益性和社会性开放上达到平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位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公益开放,入驻的一些体育培训机构也在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把一些项目培训送到学校和社区。由此可见,公共体育新空间反哺社会,翔立方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如此“变废为宝”的成功案例在上海正越来越多,比如红馆、合川小镇、梅陇镇体育公园,都是通过对“边角地”的创新开发将旧厂房变身成了体育综合体。


上海“翔立方”的模板也已经在全国各地复制开来,而从到引进大小赛事和各类培训项目,再到形成产业孵化连、培育民间体育产业,翔立方成功突围的背后,更是申城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不断提升。

摄 影:马亚会
摄 像:马亚会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12台红色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