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着苏州河涛声入眠的普陀卷《苏荷竞秀》,尽显魔都调性的长宁卷《西区漫步》,贯穿千年文化大戏的奉贤卷《古华贤情》,挖掘上海之根的松江卷《锦绣云间》……你知道在上海各区,海派文化有着怎样微妙的区别吗?
12月22日下午,《海派文化地图》丛书赠书仪式暨“海派文化地图”IP众创与推广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兼总主编柴俊勇代表丛书编委会,向上海图书馆赠送了一套共16本的《海派文化地图》丛书。
过去三年的上海书展上,读者们共同见证了前13卷“海派文化地图”丛书的首发。今天,随着最后3卷的正式发布,“海派文化地图”丛书的十六卷的总目标宣告完成。
据柴俊勇介绍,本套丛书运用新颖的地图概念,把一个个海派文化地标人物,将打散的珍珠串联起来。每本书有30多个故事,16本书就有5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记载了与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和特色地标的故事,叙述了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有关人士,共同构筑了上海万花筒般的城市精彩。
此外,柴俊勇表示,该书的区域特色较为明显,上海境内的每个区,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能体现海派文化特色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同时,仍在不断积累、沉淀和兴起文化的新思潮、新创造和新成就。每一卷,都结合了各区的地域特色,阐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区区境内的发源、流布、传承、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地理分布。
“16区16卷均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全方位展现和诠释海派文化,图文并茂,凝聚了各位作者及主编的心血,我们要让每一个新老上海人更多地了解上海,喜欢上海,在阅读中,感受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席总编辑许仲毅说,“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塑造出海派文化的新内涵和新形象,使得上海的城市精神永远固化为上海的一道城市景观。”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海派文化地图”IP众创与推广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丛书执行总主编浦祖康代表“海派文化地图”丛书工作室和主创团队,与上海图书馆会议展览中心、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微电影专委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等负责人,围绕海派文化地图IP的主题讲座策划与数字化内容开发、海派文化微电影的拍摄制作发行、海派文化动漫作品的策划设计、海派文化主题文创邮品的创意设计、《海派文化地图》丛书的有声出版以及线上线下推广等签订了合作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