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上海防疫27天》,从突发本土病例到恢复常态化防控,背后那些惊心又暖心的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0-12-27 00:03

摘要: 上海的速度与自信,就在这个不长不短的故事中。

2020年11月9日,上海确诊1例新冠肺炎病例,此次突然新增的本土病例距离上海上一次通报已经过去了133天。三天内,流行病调查团队确定了首发病例的感染来源——航空集装器。在之后的14天里,浦东机场西货运区又被确诊出7例关联病例,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先后将五个局部区域升级为中风险地区。27天后,上海重回常态化疫情防控。


27天里,上海究竟经历了什么?并非装载冷链货品的“航空集装器”为何会成为感染源?来自境外的新冠毒株如何被确认?是大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还是力求“快准狠”的精准防控?如何让疫情监控做到快速有效打造“医疗救治闭环”?12月26日晚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特别节目《上海防疫27天——科学研判,精准防疫!》上集,讲述了背后惊心动魄又令人暖心的故事。



上海速度

72小时完成首例本土病例病毒溯源


11月9日,上海确诊1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王某某,其发病前14天从未接触过有海外接触史的相关人员,同时他身边23位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最终发现与王某搭过班的工友兰某在11月5日回到了安徽老家,上海疾控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出协查函,对方的核酸检测结果也为阳性。此次突然新增的本土病例距离上海上一次通报已经过去了133天。一时间,引发了社会民众广泛关注与担忧。


据调查,两人曾共同进入过一个密闭潮湿的空间,处理异味物体。掌握这一线索后,流调小组调取了10月30日,也就是王某某被确诊前10天,他和兰某共同工作时的监控录像。5名流调人员历经5个小时,终于在监控中捕捉到了重要瞬间:两人先后进入航空集装器仅不到一分钟时间,成为了感染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确认传染路径,流调小组对这支航空集装器进入中国之前的运输线路展开摸排,物流信息显示,在与王某某和兰某接触之前,这只航空集装器曾在北美的一家物流公司放置过一段时间。据调查发现,当时这家物流公司有14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王某某和蓝某体内毒株的基因型与北美流行毒株一致。


这一消息的公布,再次突破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现有认知,完成首发病例的溯源,明确此次本土性病例,是一次偶发性境外输入病例。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第一个阳性报告的出现,到最后确认到航空器是真正源头,上海只用了72小时——12小时内对外省市的病例先发出了协查函、24小时内基本上完成了第一个病例的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轨迹的排摸、48小时基本上指向感染来源与货品和境外有关、72小时则找到了感染者暴露的源头。调查时间越长,出现的密接者越多,这些都将直接决定后续的管控范围。


并非侥幸!

实施局部检测是精准防控的重要探索


在此次浦东机场西货运区散发性本土疫情中,先后确诊了8例,不过在防控上并没有采取全员核酸检测的做法,只选定了5个局部区域升级为中风险地区,这样力求精准的防控手段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决策者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经济社会不停摆、对市民的影响度最小、对社会资源的动用更科学合理,同时给市民以最大的信心?


张文宏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专家,他坦言当初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当初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专家组内部是有争议的,但最后达成了共识。我们只是限制到一个小区的很小的一个范围,没有做更大范围的全员检测,是跟我们的精准防控的理念有关。”张文宏说,“上海现在对病毒的追踪的能力的速度远远快于1月份,1月份的输入的病人远远多于现在,所以根本没有理由搞不定。所以再出现一例两例病例,我说不要紧,这是基于我们的基本的科学判断。”


据张文宏透露,当时专家组给市里的意见是,要迅速做货运区的全员检测,货运区的交叉,然后货运区域人员的一个隔离和追踪,密切者和密切密切者的隔离。“最终这些事情做完以后,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上海现在开始从高风险转为低风险的,所以这次我是觉得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城市一旦停摆,将会产生巨大严重的后果。相较于涉及面更广的全员检测,我们是否有可能多一种选择?上海做到了。“这不是侥幸,一旦有我们都有方案,有点很有信心,而且我们对我们的支持系统很有信心,我们上海已经有体系、有预案,一旦发生问题,各方面力量都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所以我们觉得对在事实调查清楚的基础上,我们大家一起做出了决定。”张文宏说。



紧守大门

浦东机场未发生境外输入导致社区传染


在疫情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考验中,浦东机场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是全国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最大空中口岸。如何守护上海这座开放城市的门户影响所及不仅仅是上海方面的成效,同时还关系到全国防疫的大局。


自2020年3月5日,浦东机场检测出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之后,上海对境外旅客全面实施闭环管理模式。在2020年前11个月,从浦东机场入境的旅客共计474.85万人次,约占全国机场总量的27.46%。截至12月10日,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041例,至今没有发生因境外人员输入导致的社区传染病例,这是如何做到的?


事实上,在每一架国际航班降落之前,海关总署会结合国际上疫情的走势变化,实时向上海海关发送动态指令。上海海关在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手段,在每一架飞机降落前,尽可能从多个维度交叉开展风险研判,以便飞机抵达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登临检疫。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停机坪上等待的救护车会将旅客第一时间送往指定医院来诊断。


记者在上海海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完整的体验了一次境外人员出关的全流程。从航班降落后,海关的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登临检疫,走出廊桥后,所有旅客都必须扫描海关健康申报码,以确保每一位进入中国的旅客,都会被纳入我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系统。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和对密接者的快速摸排打下基础。


在完成健康扫码之后,旅客才能进入候机楼,在一个完全封闭的通道内完成海关入境检疫手续,进入候机楼完成第一次的体温检测,45分钟左右的流调访谈后,所有旅客会进入海关搭建的临时方舱,完成入境后的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旅客出关后由机场的工作人员接手,方进入接下来的隔离转运流程。


此外,为了增加隔离点的周转速度,上海与紧邻的三个省形成3+11一环联动隔离举措。也就是前3天上海隔离后11天由苏、浙、皖三省分头把旅客接走回到目的地完成隔离。对目的地为上海的旅客,则实施有条件的7天集中7天居家的隔离办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尽可能柔性的隔离机制。



哨点门诊

感知系统“前哨中的前哨”


要让应急机构做到快速有效,早发预警是关键。目前,上海在全市16个区选取了117家硬件设施达标的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担任感知疫情的前哨。随后卫生系统将触角下沉,在具备条件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建发热哨点诊室,作为“前哨的前哨”。


位于浦东新区的周浦医院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也是上海首批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年初上海市卫健委下发的发热门诊建设标准中,对发热门诊的面积、床位数、人员配备等细节做了量化规定。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周浦医院将感染楼紧急改建成了发热门诊。


根据上海市卫建委要求,就诊者进入发热门诊后应“6不出门”,也就是将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输液这6大关键环节,全部在这一个独立区域内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感染几率。“发热人员在这里进行核酸检测以后,结果没出来前,理论上不允许离开。”上海周浦医院院长李明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中,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之一,但起初绝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并没有配备专用CT设备,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前往急诊乃至门诊接受CT检查,存在与其他普通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巨大风险。为了与病毒抢时间尽快筛查出病人,上海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提议,希望给全部发热门诊配备专用CT,这一建议很快得到采纳。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截至今年11月,上海全市确诊病例中超过60%的患者是经发热门诊排查出来的。最早专家组提出,认为上海如果只有两三百家的发热门诊可能不够,应该迅速的增加哨点门诊的网络,进行初步的对症处理。


很快,市卫建委便听取专家组意见,自3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成200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以浦东新区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诊室为例,设置了“三区两通道”,每天有医生驻守,日均接待3到4位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后,送往上级定点医院。


在本期节目最后,阴差阳错被困在明天华城小区里的滴滴司机彭辉,经过漫长的14天后,终于见到了女朋友萧萧,在这里,他当上了临时“奶爸”,交到了新的朋友,也亲眼见证着小区里发生的各种暖心故事。“我也一直在关注他们邻里之间互助的新闻,我觉得一点不奇怪,中国几千年以来邻里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那种内在的中华民族基因,因为这次疫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张文宏说,“很多人都是奇怪中国的疫情为什么能控制住?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民众,唤起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12台红色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