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条、无拔高,将党史写出新意!且看新书《火种》如何燎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1-04 17:07

摘要: 解密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再现百年中国伟大复兴之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向成熟政党的?又是如何在风雨飘摇的上海起步,创建了新中国?继《战上海》受到读者欢迎后,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新作《火种》日前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用无数细节为读者解密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再现了百年中国伟大复兴之路。


如何将党史写出新意?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上海解放70周年的双重纪念,刘统所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战上海》热销。彼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王为松社长已经在为2021年的出版谋划布局,他邀刘统再写一本关于建党的书。刘统接到任务后陷入沉思: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经出了很多,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呢?


在构思选题大纲时,王为松和刘统共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写清楚他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



刘统下定决心,要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就写20世纪前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世纪初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把中国拖入了灾难的深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使得中国的仁人志士都要推翻它。于是就有了愤青和刺客,就有了革命党一次次的起义。今天看起来这些行动就像以卵击石,个人能有多大力量,能推翻一个拥有军队的政权吗?但这些革命者真的是一腔热血,明知要牺牲,也义无反顾。他们的牺牲唤起更多人的响应,终于推翻了封建王朝,迎来了共和的民国。”


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软弱、内耗、涣散和种种缺点,使他们无法组建一个坚强的政党,无力撑起一个共和国,政权又落到军阀手里。幻想破灭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去寻找新思想、新主义,于是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唤起了全民的爱国热情,一群革命青年脱颖而出,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懂得了联系广大群众,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也经历了幼年、青年和壮年,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理论宣传到工人运动,从国共合作到武装斗争,谁都没有经验,挫折和牺牲远多于胜利。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共产党入摸索出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



原则是不教条、无拔高


在刘统看来,这样写历史,就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的——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不过,有了思路和构想,又该如何在一本书中体现呢?


刘统给自己定下两个原则:其一,历史要写得真实生动,让人读得进去,就是要有故事。历史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动的,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和事件组成的。此外,历史要写活,就是要把人物写活。“20世纪初期的历史之所以生动,就是因为当年的人物极有个性。我一向反对把历史人物人为地拔高,给他们涂上一层层的油彩,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化的偶像。真实地再现他们的一举一动,还原他们的真性情、真面貌,是本书追求的效果。”



“历史就是这样,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然而这些个案综合起来,就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把这些真实的细节写出来,读者看了才觉得可信。”刘统说,这本书不仅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革命前辈,而且献给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过、牺牲过的先人。


“想想他们当年都那么年轻,如果不去当革命党,不去拿起枪杆,也可能是学者,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凭着血气方刚,怀着一种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青史留名、永垂不朽,才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把他们写下来,是我的责任。原来年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史料,消化不了,爬不出来。现在反而感觉简单了。前人没说清楚的,你把它讲清楚。前人没写准确的,你把它写准确。事情写得越简明越好,文字越平实越好。这样,也许这本书オ有保留的价值。”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出品”即将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看漫画也能学传染病知识?张文宏对...

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式扶贫什么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