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炉前工到著名工人作家!管新生劳动节开讲,50年800万字流淌澎湃激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1-05-01 21:01

摘要: 在管新生创作迄今的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工人题材几乎占了一半强。

台上的作家是工人出身,两位嘉宾与工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下侧耳倾听、微笑着掌声回应的读者,也都是普普通通的或退休或在职的职工。5月1日这天,在浓浓的劳动节日气氛里,著名工人作家管新生带着小说自选集亮相思南读书会,以自己构筑了50年的文学世界,带领读者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


踏烟蹈浪十三载

锅炉3000℃,工作环境72℃


管新生是纯正的工人出身。1968年,当年19岁的小管被分配进上海铝材厂。思绪回到50多年前,管新生回忆,上海铝材厂当时的规模在业内号称“远东第一”,铝锭从海外进口,经黄浦江边运到工厂。


“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在写作了。”管新生常自我评价,在炉火奔涌的熔炉前踏烟蹈浪十三载,果然“成了炉前被烤焦的一个音符”。实际上,炉前工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锅炉温度达到3000℃,工作环境一年四季都是72℃,只有两个风扇在旁边吹,没有的……”


管新生.jpg


“我当时毕竟小年轻,也读了点书,也希望来点诗情画意的东西,一开始是专注于写诗歌。”后来,管新生调往厂教育科,开始辅导恶补初中文凭高中文凭的工友们,再后来,又去了与工人接触面更为广泛的厂工会。


“在工厂的日子,我是一天三班倒,回到家睡两三个小时,我就爬起来爬格子,写累了再去睡一会儿。”1971年,管新生开始小说创作,在《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处女作《竞赛》。从题目即可望文生义,描写的就是他那平凡的工厂生活。迄今已50年,管新生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工人题材超过一半。


《厂长轶事》《走下银幕的枪手》《噫,黑马》《楚河汉界》等,再到最近几年发表出版的长篇小说《兄弟时代》、《工人》、长篇纪实文学《工人新村:上海的另一种叙事记忆,及中短篇小说《鸟歌》《释字》《海派汉子》《硬汉之吻》《折腾》等,无一不是工人文本。


从《洋插队》到下岗生活

淋漓尽致展现工人本色


直到1977年,管新生才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1元钱。


20世纪90年代,他被上海作协“借调”,开始从事准专业创作,从而离开了工厂,可每个月依然雷打不动地回厂报到——因为要履行在厂报上签字的主编职责,还要与班组里的工人兄弟海吹神聊、大杯喝酒……


“生活中随处都是故事,我时时刻刻都在积累素材。这么多创作里面,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经历,还有一部分是工人兄弟的经历。”管新生说,《洋插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描写了当时工厂里一部分工人到伊拉克建设的事情,“我也报名了,但没有选上。我们当时有上山下乡,那我想,他们到伊拉克赚外汇,就是一种洋插队,就找同事们聊天,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阅读管新生在各个不同时期创作的工人小说,几乎如同在欣赏一部波澜壮阔的工人画卷,奔向“改革开放”艳阳天,忽然又遭遇了“下岗分流”,忽然又被物欲横流的商品大潮溅湿了人生的衣衫短裤,忽然又迎来了瞬间万变的网络微信时代……


1994年2月28日发表在《劳动报·月末刊》的纪实文学《太阳,在我们自己手上》,描写就是百万下岗职工的真实状态,在描写下岗职工困难的同时,更多地展现了下岗职工积极向上、积极转型的精神面貌。


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细腻笔端捕捉工人特征


管新生在两年前推出的《工人新村》,记载的不仅是上海普通工人家庭的酸甜苦辣,更是时代所走过的步伐,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最早,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才有可能分到这里的房子。”管新生对记者说,“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叫作‘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住进工人新村,是让很多人都很向往、羡慕的事情。不少劳模可是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很光荣地住进工人新村的。”



工人新村的选址同样有讲究——普陀的曹杨新村,邻近华东师范大学;杨浦的控江新村、长白新村、鞍山新村周边,坐落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这种安排,是为了使工人子弟的教育和文化生活都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简平也是工人出身,最初是木工,帮老师傅拎了3年泥桶。作为此次思南读书会的嘉宾,简平认为,“工厂是管新生的创作大本营,他的笔下,是40多年来上海的城市变迁和工人群体的变化。而且,上海是产业工人的初始地,虽然产业工人的概念在百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每一个变化,每一个特征,管老师都捕捉到了。”


为“工人小说家”称号自豪

全新力作描绘“工人百年”


在此次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管新生小说自选集》(三卷本)中,卷二《影子深处》的风格大变:民国迷案、孤岛杀手、黎明枪声……风云变幻的上海滩,谍影重重。管新生也写过很多现在很流行的迷案、侦探、谍战小说,不少作品还被翻拍成影视剧。


“这类小说回归了小说的本质,也更加叫好又叫座。”管新生说,工人题材的小说可能情怀叫好,但却面临市场不叫好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讲,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他总是说,自己获得的奖项和称号已经数不胜数,但自己最得意的,还是上海市总工会评选的“上海工人小说家”称号。有在场的读者回忆,当时首届“上海市十大工人艺术家”投票,有不少工人朋友粉尘扑扑前往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在管新生的名字下面画圈打勾。


“管新生的小说不是空话套话,特定的年代、特定的题材、特定的人物关系,共同构成了时代的闪光点,大家在劳动节过来,节日的氛围非常浓厚,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的五一劳动节。”这位读者有些慷慨激昂。


管新生2.jpg


自2000年开始酝酿采访、查阅史料,管新生和女儿管燕草历经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长达百万字的《工人》,写下的是跨越一百年的上海工业历史,同样是一次沉淀下去,走出书斋,到火热的工人生活一线,孤寂创作的历程,是对文艺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彻底摒弃。


管新生透露,自己近两年正在对这部小说重新梳理、改写,加入了近10年来人工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革命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面貌,讲述100年的上海工人历史,将工人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动人。


“工人组织在上海诞生,工人阶级在这里崛起,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与这些密切相关。希望未来有更多工人作家与我同行,与这座城市同行。”


(部分照片来自杜湘涛)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