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布局传统运动,匠心深耕打开市场蓝海!这些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点亮体博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1-05-19 19:36

摘要: 中国有三点几亿的跳绳人口,守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有足够的研发动力。

曾几何时,国产体育用品在许多人心中一度是“廉价”“流量”的代名词,无法与国际一线品牌抗衡。但是,近年来,通过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逐步洗刷了市场的偏见,正在闯出一片新天地。作为国内体育用品业“风向标”,在5月19日开幕的第39届中国体博会上,就涌现了不少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26年匠心打造,国产轮滑鞋“领滑”世界


相信每一个80、90后的童年里,都有一双轮滑鞋。时至今日,轮滑仍然是青年群体中受欢迎度最高的运动之一。而随着轮滑一举冲进奥运赛场,将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国内轮滑运动也开始慢慢崛起。


19日下午,记者在本届体博会的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就看到了不少滑板轮滑展商的身影。其中,来自宁波的金峰已经深耕轮滑鞋制造业26年。展区负责人徐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至今仍未等到首位世界轮滑冠军的诞生,但关于轮滑鞋制造,中国却是当仁不让的No.1。


据徐女士介绍,直排轮滑运动分为三大类,共计12个项目,不同项目需要穿上不同种类的直排轮滑鞋,但不管什么项目,大家都要从掌握直排轮滑的基本技术开始,因此,第一双直排轮滑鞋非常重要。



而直排轮滑鞋的制作又十分复杂,“比如硬壳鞋制作就要经过外壳、鞋底、鞋头、后跟、绑腿等多个流程,再组装成型,然后安装支架和轮子,最后把制作好的鞋内套放在硬壳里,这样,一双高标准、耐撞且安全的直排轮滑鞋才算完成。看似小小的轮滑鞋,既要保证制作过程的严谨,也要创造舒适的轮滑体验,十分考验生产者的技术。”


不过,可喜的是,以宁波金峰为代表的中国轮滑制造民族品牌,凭借着过去20余年的深耕,积累了完善的体育用品制造经验,并且正在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领滑”世界。“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直排轮滑鞋制造国,占据国际市场高达90%以上的份额。”徐女士骄傲地说。


智慧赋能,小小跳绳走出国际范儿


不止轮滑,在近几年的中国体博会上,不少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步走出了国际范儿,比如去年惊艳国家会展中心的跃动跳绳,今年就再次升级归来。一方不大的展区,汇集了新品展示、商务洽谈、赛事表演、现场体验等多个版块。


跃动产品装备总经理谢长磊告诉记者,这已经是跃动连续第五年参加中国体博会,几乎每年都有新品发布,今年更是带来了三款重磅产品。“一是我们与世界个人花样跳绳冠军Luke Boon联名打造的首款冠军ip系列跳绳空中勇士;第二个是去年发布的智慧跳绳的第二代——光圈智能跳绳。此外,跃动还带来了满足全国各地跳绳考试标准要求的考训一体跳绳测试仪。”


记者在现场看到,谢长磊提到的第二款、没有绳只有两只手柄的光圈智能跳绳,当天颇受观展者青睐。谢长磊告诉记者,这是一款面向大众日常锻炼的智能跳绳,在设计上加入了智能“光圈”,虽然没有绳,但手柄上三种不同的颜色却实时提醒着用户三种不同跳绳配速的变化,而且跃动还与华为携手打破了“跳绳数据”的孤岛状态,这就意味着,用户可通过华为运动健康App连接跃动智能跳绳,保存跳绳运动记录,并结合体重、心率等其他健康数据综合分析自己的跳绳效果,“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跳绳运动更新颖、更有趣、更好玩,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的科学健身需求。”



谢长磊表示,跳绳产业在中国,不管是运动水平,还是产品开发的市场化运作,都是遥遥领先世界的。跃动深耕跳绳垂直产业链十余年,亲眼见证了国内跳绳运动的全力复苏。他提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129个城市将跳绳纳入考试项目。2020年上海中考中,95%以上的学生也都选择了跳绳项目。“可是,4分钟跳绳,采用人工计数,很难达到完全的公平公正。”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跃动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智能跳绳的研发,就是为了让科技赋能这项传统体育运动,为跳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有三点几亿的跳绳人口,守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有足够的研发动力。”将科技创新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深度融合,跃动也将逐步扛起跳绳运动“智慧担当”的大旗。


科技引领行业升级,国货崛起正当时


除此之外,在本届体博会上,还有不少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比如长在世界海拔最高的“人造草”、0.125mm精度较量的射击靶、3小时速成的“水马笼式足球”、居家跑遍世界名城的智能跑步机等等。这些“中国制造”正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恰如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在本届体博会开幕式上提到的,随着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健身、培训、娱乐的大众休闲体育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体育运动康复等迅速崛起,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也已悄然布局传统体育。


产业供给侧创新和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线上赛事、智慧场馆、智能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不断涌现的“体育+”和“+体育”融合新业态日益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业态正在促进国内体育产业的优质繁荣,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民族企业走向台前,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


摄 影:马亚会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运动体验氛围更浓郁,体育消费展区...

上海新一轮体育消费券5月1日11...

百名体育老师发声力荐!青春励志电...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