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经典剧目《大雷雨》再上演!唱了43年戏,这是沈慧琴最后一次扮演刘若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6-04 20:00

摘要: “这部戏寄托了我对上海文化和沪剧深厚的渊源与感情。”

沪剧经典剧目《大雷雨》6月3日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由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领衔主演。这部戏由沈慧琴的恩师诸惠琴先生生前亲自教授,是沈慧琴艺术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台沪剧大戏。演出前,沈慧琴接受了记者采访。



从沪剧舞台走出来的女企业家


沈慧琴和《大雷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情。从1978年进入沪剧行,三年后拜知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诸惠琴为师的沈慧琴,就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登台机会:师生同台排演了《大雷雨》。沈慧琴在其中扮演的是敢于同封建制度抗争的新青年马惠敏一角。在诸惠琴和沈仁伟等沪剧名家的带领下,该剧一经上演就获得了很大成功,也成为沈慧琴最为难忘的艺术经历之一。


多年后,当弃艺从商的沈慧琴重新回归沪剧舞台,在艺术起步的七宝镇成立七一艺社,剧社演出的第一台大戏就是恩师诸惠琴生前的代表作《大雷雨》。从这一次登上舞台,沈慧琴开始饰女一号刘若兰,这也是恩师生前所塑造的经典角色,剧中女主角刘若兰的戏份非常吃重,且唱腔和表演对演员来说都有极高的要求,沈慧琴根据恩师生前留下的资料反复揣摩和练习,从容完成了此次高难度的挑战。从此,她所饰演的刘若兰继承乃师风范,也成为她自己最具代表的艺术形象之一。


“我从17岁开始学习沪剧,唱的第一个剧目就是《大雷雨》,这部戏寄托了我对上海文化和沪剧深厚的渊源与感情。”演出前,沈慧琴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道,“从剧中的妹妹到表姐、再到刘若兰,如今以我自己的年纪,不适合再演这个角色,所以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场在《大雷雨》中扮演刘若兰。”



6年六出原创大戏书写时代故事


也许正是因《大雷雨》种下的缘分,出于对沪剧艺术的热爱,2016年,沈慧琴正式成立非营利性质的民营剧团新东苑沪剧团,并担任团长。剧目创作一直是沈慧琴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她的带领下,剧团6年来连续推出6部自制大戏,以原创力量书写时代故事。


其中有大型原创现代沪剧《梦中家园》、经典沪剧《大雷雨》、多媒体沪剧《心有泪千行》、原创沪剧小戏《河水清清》、大型原创现代沪剧《啊,母亲!》和数台经典折子戏。面对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剧团更是创排了原创沪剧抗疫小戏《一江水 两江情》以及国内首部原创抗疫题材现代沪剧《玉兰花开》。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东苑沪剧团今年启动创排大型原创现代沪剧《飞越七号桥》。该剧由沈慧琴领衔主演,集中了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李建华、吴梅影以及顾恺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由张裕编剧、芦昂导演、汝金山作曲。《飞越七号桥》以解放上海以及决战七宝镇“七号桥”碉堡为史料进行创作,作为剧团今年献礼建党百年的重要作品,自5月15日开始进行封闭式排练,预计将于6月底在慧音剧场首演。


据沈慧琴介绍,为了演好这出沪剧,剧团提早3个多月准备,创作剧本、精选演员、准备道具。为了演好人物,体验剧情,沈慧琴还带领剧组,专门去拜访当年曾参加这场战斗、现已93岁的老地下党员杨德明,聆听这位老革命讲述当年那场战斗,共同缅怀解放上海那段难忘历程,激发演员的排练热情。


作为上海传承本土方言戏曲的一支“民营沪剧排头兵”,新东苑沪剧团在传承传播沪剧艺术过程中,每年为全市近200个社区文化中心配送各类演出,为老百姓送上家门口的本土戏曲,近年来观众口碑和市场效应持续递增,已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京剧、越剧、评弹、沪剧和独脚戏五...

《舞蹈风暴》冠军胡沈员编导处女作...

老中青少四代合唱团共同“唱支心歌...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