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更好走向国际?程武:好故事可以触达更多全球潜在用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1-06-12 18:06

摘要: 如何通过影像和艺术的力量回望百年、读懂初心,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重大课题之一。

6月12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在沪举行。今年的论坛以“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邀请了多位国内电影企业领军人物共聚论坛。关于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电影从业者如何不断保持活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的话题,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创新是所有艺术行业的根本,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产品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前提是要有好的中国故事。


带领更多观众在电影中读懂百年初心


的确,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通过影像和艺术的力量回望百年、读懂初心,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中国影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人也迎来了一个好时代。


“我想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一切的重要起点,都要回溯到百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建党这件事情上。”程武说。


为了在党的百岁华诞之际,在党的诞生地上海,通过电影再一次回望历史。5年之前,腾讯影业携手上影集团,通过五年的时间,在500位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了一部《1921》,全景式地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



在程武看来,那是中国最有热血、最牛的一个“创业天团”,“平均年龄28岁的一批年轻人,背景不一,但他们却走到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他们的故事、精神,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有重要意义。而作为电影人,通过艺术和影像的力量能够回望百年,带领更多观众读懂百年初心,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一个事情,也是我们所有中国电影人、中国影视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打开行业之门,让各文化形态优势互补


其实,此次中国电影人在上海齐聚已经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挑战,顶住了重重压力与观众见面。今年,电影节再次如约归来,并且恢复线下举办电影市场,同时打通了国际影视云市场,更是为国内的电影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这样一个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国内电影产业如何保持市场活力,并且有效地释放消费潜能?成了影视企业面临的第二个课题。在程武看来,电影如何要想保持活力和创造力,把观众持续不断地吸引到影院里边,除了它本身的集体观礼式、沉浸式的体验特点外,从业者还要在内容、题材的选择、情感的共鸣上,包括可持续化创作的机制上下功夫。“一定不能固步自封,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本上想当然。必须要结合市场变化,结合观众需求,结合行业本身的特点不断创新。”


对此,程武分享了他的三点感受。第一,从今年的春节档、五一档等几个重要档期来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在这些档期里边,获得观众认可的好影片往往都是现实题材,现实主义表达更容易和观众有高度共情。



第二,IP是一个非常好的经过市场和用户验证的好故事。第三,在机制方面,如何为好的故事、好的IP打造持续不断的生态链?首先不能关起门来,而要打开电影行业的门,和剧集、动漫、文学等等文化形态进行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也会产生更多好的作品、带来更多好的人才。


好故事可以接触到更多全球潜在用户


此外,此次论坛上,许多电影从业者都纷纷提到,中国现在拥有着几乎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无愧为电影大国。但是,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更多中国电影走向国际,是电影从业者需要思索的又一课题。


对此,程武表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前提是要有优秀的中国故事。“中国好故事可以接触到更多全球的潜在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事实上,过去几年,腾讯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据程武介绍,从三年前开始,阅文旗下的起点国际,就开始着手把几千部反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下生活的优秀网络作品翻译成不同语言,在全球受到了很好的反响。


同时,更多的外国作家也开始在这一平台上进行创作。打通了渠道后,腾讯又开始与国际知名的影视团队携手开发这些优秀作品,通过把这些好的中国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们既增强了自身的创制能力,也把更多中国作品带向了全球。”


摄 影:马亚会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6月5日8时准时开票,每场售票率...

国产佳片来袭,青年影人有了更大舞...

黄建新出任主竞赛单元主席!第2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