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佳作,集中展现百年党史创作成果!快去中华艺术宫打卡这个主题美术作品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6-24 19:07

摘要: 展现各阶段美术创作的不同气质和特征,激发观众认同感和共鸣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于6月24日起,推出系列展中的重点主题展项目“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这是首次较为全面地对上海以党史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成果展示。



主题创作要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感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主办,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展览共展出140余件/组作品,以中华艺术宫馆藏为主,兼及部分重要机构藏品。作品类型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涵盖了上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其中,“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部分优秀作品是在展览中首次亮相。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六亿神州尽舜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人民城市见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篇章。


围绕党史中发生在上海的重要事件,以及上海美术名家笔下反映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主题创作,以视觉呈现叙述史实,通过优秀美术作品营造图像叙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展现各阶段美术创作的不同气质和特征,激发观众认同感和共鸣感,形成感触、感悟、互动的观展流线。


《上海?红色起源地》作者洪健告诉记者,自己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1920-1929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存的革命活动旧址。他将分布于上海各个区域石库门建筑的革命旧址,以大大小小九个局部并置来形成一个大画面,是一种聚点成面的处理方式,它们既并列又有主次关系,这样既能丰富画面,也能完整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筹备到成长的历程。


“我认为主题创作要有艺术性,也可以有形式之美,因此在创作中,我尽可能做到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形式,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不朽功勋,努力将党史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以美学的方式来阐述党的发展历程,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再现党史。”



四大篇章展现不同时期美术创作特征


记者走进中华艺术宫B1展厅,看见第一篇章首先以洪健《上海:红色起源地》、范奕彬《<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翻译出版》、石奇人《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作品为起始,展现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启后,上海作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诞生一个先进政党的必然性。


其次选取了极富叙事性及意象性的主题美术创作作品,以图像特有的视觉张力,勾勒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运动、左联革命文学活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如张培成《五卅运动》、施晓颉、施大畏《洗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冯远《保卫黄河》等。


第二篇章一方面选取了在迎接新中国、新生活的历史背景下,祖国人民朝阳似火、鼓足干劲的建设画面,如解文金《吉祥里生产组》、颜文樑《闵行在建设中》、陈逸飞《开路先锋》等,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内容突出,让观者直观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火热气氛。另一方面,丰子恺《庆千秋》、王个簃《走向生活》、张培础《闪光》等国画作品,则运用传统中国画技法巧妙传达了工业建设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别有一番淳朴、自然的美感。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艺术家带来了空前自由的探索环境,我国美术创作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集中反映新时期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梦想的优秀美术作品。第三篇章展示了创作于1978年前后的乔木《彩霞迎春》、叶浅予《藏舞》、俞云阶《迎春——石钟琴》,还有刘海粟《复兴公园》等,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入画的题材,也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第四篇章则在选题上紧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展现上海这座城市中,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之景、生态之景和人文之景。如表现城市科技创新的杨艳、王珺作品《G60科创云廊》、石至莹《探月》、李超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成功》等。


该展览将持续至至10月18日,目前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摄 影:唐一泓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在文化广场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1...

70%展品首度公开、沉浸式体验,...

《东北虎》斩获金爵最佳影片!马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