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一棵圆白菜跨越山海而来!青年导演邹爽携《自然颂歌》亮相上交,唱起环保咏叹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1-07-12 22:06

摘要: 为了给观众最佳的体验,一棵圆白菜跨越山海赶来。

上海夏季音乐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作为优秀音乐作品的孵化基地,MISA历来都有制作新节目的传统,7月12日晚,由中国导演邹爽执导的《自然颂歌》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揭开了神秘面纱。


女高音李晶晶携手恰空古乐团联袂呈现了亨德尔的《九首德语咏叹调》、维姆·亨德里克斯的《恬美的寂静》等多部作品,宛若仙境的舞台布景让观众在巴洛克合奏之声中反思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颂歌》迎来中国首演


据了解,此次演出的《自然颂歌》是一部国内首次引进制作的剧场作品,由中国导演邹爽和澳大利亚舞美设计师丹·波特携手进行舞台概念创作。该项目最初是比利时透明歌剧院的一个声乐套曲舞台版,集结了比利时、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中国青年导演邹爽受邀执导。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这部作品原定会在去年3月开始排练、5月正式演出。但一场新冠疫情将《自然颂歌》的首秀一推再推,直到今年3月份的克拉拉音乐节才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不过,当时欧洲仍然处在疫情阴霾之下,所以首演只有少量观众。邹爽坦言,此次来到上海夏季音乐节将是《自然颂歌》的中国首演。


“能打硬仗的中国团队!”


为了给国内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古典音乐体验,她和团队尝试将作品搬上了音乐厅的舞台,并且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创造了一个中国版的《自然颂歌》。


“比如我们在这次的作品呈现中特别增添了战胜困境后的情绪释放。因为这部戏是在疫情期间诞生,而我们也一致认为它的(演出)生命应该在这个时候开始。”于是,在中国抗疫取得良好成效的2021年夏天,《自然颂歌》上海站从原计划的巡演最后一站转身变为了第一站。



而除了国内演艺市场的复苏,此次《自然颂歌》的中国执行团队也让邹爽十分自豪。原来,受疫情影响,此次演出,国外的制作团队仍然无法进来,因此,一切工作都要由中国团队执行完成。一开始,邹爽心里还打着嘀咕,但准备工作启动后,中国团队的效率和能力瞬间让她信心倍增。


“10天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布景、地标、道具、服装等诸多繁杂的工作,尤其是整个舞台装置都是在中国做的,大量的植物从北京运过来,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呈现出的效果不亚于原版。中国的团队真的是可以打硬仗的,非常了不起。”邹爽的话语中透着自豪和骄傲。


特制圆白菜跨越山海歌颂大爱


当然,一些原版中的核心要素在此次演出中也得到了保留。据邹爽透露,此次演出的众多道具中就有一个特殊的物件儿是从欧洲空运来的,这是一棵特殊定制的圆白菜。


“一开始我们想在演出中用一棵真的圆白菜,但在国外买不到,为了达到预期的声音效果就特别定制了一款,结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此次来沪演出,为了给观众最佳的体验,这棵圆白菜也跨越山海赶来。



谈到对圆白菜的执念,邹爽笑称,在创作过程中,一开始的舞台装置是一个花园,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很美很仙,但是缺乏了一些生活气息。“除了花还应该有一些农作物,而圆白菜既能达到生活化的要求,又平衡了美感,所以选择了它。”而这个特制的圆白菜也成了《自然颂歌》的镇剧之宝。”


12日晚,伴着申城观众的掌声响起,《自然颂歌》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迎来了中国首秀。女高音李晶晶和恰空古乐团在亨德尔鲜少演出的《九首德语咏叹调》和比利时作曲家维姆·亨德里克斯新创作的评论性音乐的穿插演奏中,带领观众回顾着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的体验,也呼唤着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邹爽也表示,《自然颂歌》的名字,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颂”字,代表了一种敬畏之心。“人类来自自然,也创造改造着自然。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人与自然是平等的,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一种大爱。”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等经典剧...

2021上海书展8月11日开幕!...

“上海实体书店地图”将公布!书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