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的头部票仓城市,上海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镇。2020年,上海影院银幕数跃居全球城市第一,而作为依然在高速发展、不断扩容的城市,上海电影市场还有许多“加法”可做。日前,上海市电影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五个新城、乡镇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在 “十四五”期间推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及乡镇影院建设,同时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全球影院最多的城市还有发展空间
其实,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推出了《关于促进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着力扶持新建影院建设、影院高端设备改造等,使上海电影市场规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全市影院银幕数从2016年初的1065块,增长到2020年末的2348块,增幅超过120%,上海影院银幕数跃居全球第一。2016年,上海的影院规模、票房也超越北京,成为全国城市冠军持续至今。2006年起,上海的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也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实现“一村一月两场”的放映目标。
但是,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如何打开上海电影市场发展的新空间成了新时期的新目标。于是,市电影局自去年起对全市电影市场展开了大量调研。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陈晓达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到2025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预计将有120万左右人口导入,但是在调研中他们发现,那里的电影院并不多,甚至普遍有点“老”。
据悉,现在全市共有194家乡镇影院,集中在70个乡镇,但崇明大部、金山中部等区域的38个乡镇仍无一家影院,影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匹配度、城乡影院的动态平衡都有待加强。
而上海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机制也有待创新。“过去这些放映一般在村委会的会议室,但现在许多家庭也可以安装基础放映设备,高科技影院、超大型影院、影展活动多集中在市区,在此情况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怎么吸引居民?” 这些都成为了“十四五”时期上海电影市场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提升影院品质,升级观影体验
为了打造更平衡、更健康、更繁荣的上海电影市场,市电影局出台了最新《意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目标。《意见》提到,首先要构建与五个新城人口发展相匹配的影院建设格局。到“十四五”期末,影厅总数从342个提升至500个以上,每个新城至少拥有1家11厅以上或1800座以上特大型影院。本市含有乡镇的各区,郊区乡镇影院覆盖率从65%提升至80%以上,让城乡布局更合理。
其次,要对硬件设施提质升级。到“十四五”期末,五个新城拥有IMAX、杜比影院、LUXE终极银幕等高端放映设备的影院从4家提升至8家以上,星级影院数从8家提升至15家以上;郊区乡镇区域拥有巨幕、LED等较好放映设备的影院数从32家提升至45家以上。当然,还要进一步丰富优化影片供给。通过艺术电影联盟、国际电影大师影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品牌活动,引入更多优质片源,满足观众多层次观影需求。
在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方面,《意见》也明确要切实解决农村放映设备老化、放映补贴过低问题;优化农村放映点布局,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打造100个以上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培育农村院线,开拓农村电影市场。
扶持力度大,农村也将迎来标准放映厅
《意见》出台不仅指明了方向,市电影局还给出了更实质的资金帮扶。记者了解到,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五个新城和乡镇影院建设,支持影院增厅改造,市电影局将给予一定的资助。
比如在奉贤、南汇两个影院数量规模基础较弱的新城,对新建影厅数在4个以上(含4个)、座位数在600座以上(含600座)、具备4K、巨幕系统等高科技放映条件的影院,就将给予每个影厅不高于50万元、每家不超过250万元的资助。
同时,市电影局还将对在五个新城和乡镇开展优秀国产片、艺术创新影片的放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绩突出的影院加大奖励力度。农村地区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也有望迎来“新型农村电影标准化放映点”。
陈晓达表示,系列举措归根结底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上海电影市场城乡布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加强规划布局,完善政策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及时补齐短板,在推动上海电影市场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从而更好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