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正在陕西火热进行,而在体育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上,上海同样涌现了一位冠军。人社部前不久公布的名单显示,体育行业有13名技能人才获得新一批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尹默林是上海唯一一名获奖选手,也是游泳救生项目的第一名,并因此在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尹默林如今在上海大学担任体育老师,还是学校游泳队教练。从过去的专业游泳运动员,到如今的全国技术能手,他是如何在另一块“全运赛场”创出了成就?尹默林日前接受了劳动报记者独家专访。
退役前就想到上海发展
尹默林在进入大学前是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曾经在八运会和九运会的泳池里劈波斩浪,也参加过短池世界杯等大赛。
“八运会当时是在上海开的,当时就对上海有很深刻的印象。”尹默林说,运动员走南闯北,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国内各大城市都去参加过比赛,但自己对上海就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九运会结束后面临退役,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当时有几个选择,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体大和同济。因为我来过上海几次,很喜欢上海,就最终选择了进入同济就读。”尹默林说。
同济大学四年本科读完,尹默林又进入上海体育学院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出于对游泳的热爱,他毅然决定要从事与游泳相关的行业,前往浦东游泳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机会悄悄地靠近尹默林——上海大学招聘高水平运动员担任体育老师。
从专业运动员转行成为一名教师,在旁人来看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思维活跃的尹默林喜欢接受这种挑战。抱着有空间施展自己专业能力的想法,他进入了上海大学,一干就是十四个春秋。
“参与比输赢更重要”
高水平专业队退役,年轻,有亲和力,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以及自己对游泳的热爱,这些都促使着尹默林在上大的泳池旁,孜孜不倦地教导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学校论坛等社交平台,甚至经常有学生讨论,尹老师的课如何如何受欢迎。
尹默林感慨,每次在课外时间看到曾经教过的学生到泳池自觉地游泳,他都很高兴,而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让更多的学生坚持运动、热爱运动,拥有自己的运动爱好,这才是最大的认可。”
有一个200多斤的学生,正是在尹默林的训练和带动下,从200多斤的大胖子变成140斤,恢复了青春、阳光、健硕的大学生形象。
“教大学生游泳和教小朋友游泳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尹默林说,首先,学会游泳就学会了一种终身锻炼的习惯;其次,不像跑步,体重太大的话容易受伤,游泳锻炼不容易受伤;第三,现在大学生学业压力很大,可能面临考研、实习就业找工作,游泳也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在公体游泳教学中,尹默林坚持探索开展专项教学,不断钻研教学方式,使游泳教学达标率常年保持90%以上,学生评教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当学生赛前出现紧张状态时,他会用自己缓解紧张情绪的经验安抚学生,宽慰学生“比赛是增加自己的人生经历,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状态。
近三年,他组织学校游泳社团代表上海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获得2金1银2铜,参加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高校组游泳比赛获得7金、4银、3铜以及多项前八名的优异成绩。
打破救生领域3项全国纪录
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尹默林认真学习游泳指导及救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15-2018年参加“全国游泳救生锦标赛”,累计获得金牌20余枚,打破3项全国纪录。
尹默林此次拿到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源自2017年。当时,尹默林参加“全国体育行业技能大赛”,从全国2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游泳救生项目”一等奖、总积分第一名、“模拟救生实操”第一名、“游泳救生专业技术讲解”第一名,为上海代表团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
“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暑假勤工俭学,接触到游泳救生这个行业。”尹默林说,当时自己就感觉这个行业很崇高,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后来暑期里不打工了,我还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查资料、看录像,学习相关的技能。在学校里,因为有游泳池,有天然的训练条件,我可以保持体能,保持游泳救生的专项训练,久而久之技能就提高了。”
“当时全国各地有很多的高手。首先,我在专项技术方面,不会比他们差。在讲解方面,我当时已经在大学有10年的教龄,这方面也有优势。”
游泳救生,责任比技术更重要
尹默林一直说,在运动员时期,他的奥运梦想没有实现,但换一种方式,在游泳救生领域,自己同样梦想成真,斩获了最高荣誉。
“非常感谢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上海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把这个项目发展起来,举办全国大型比赛。也有很多前辈,他们能力比我强,但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尹默林说,明年,世界技能大赛将会在上海举办,虽然没有体育板块,但上海体育局一直在努力,希望在赛会期间举办一场体育职业技能展示展演,用这样的方式为世界技能大赛献礼。
“还不知道我会以运动员、教练员还是裁判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尹默林说,随着年龄增长,他参加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自己对游泳救生的热爱不会减少,“我可能会变成教练员,帮助更多人在这方面提高专业技能,为上海、为国家争光。”
如今,尹默林已经是上海游泳和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在他的指导下,上大的不少学生也开始学习游泳救生技能,“这首先是一项技能,可以保护自己、帮助别人,救死扶伤。其次,这也是职业发展的路径之一,也是将来找工作的一个方向。”
从去年开始,多种类型的溺水检测技术开始出现,对游泳救生员的工作起到辅助作用。但在尹默林看来,现在是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再高水平科技手段都只是辅助作用。
“更关键的还是考验救生员的综合素质,是不是敬业,有没有责任心,这是一个责任心永远比技术更加重要的岗位。另外就是要加大上海体育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技能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不断规范从业人员资质,营造良好的游泳运动环境。”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