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甲骨文呈现的新年关键字在社交平台刷屏传播,为甲骨文创作的60篇微小说集结上线,用甲骨文更新的网文章节收获热评……新年伊始,“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就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圈粉无数,让甲骨文成为2022开年最“火”的文化IP之一。
1月5日,国家图书馆联合阅文集团举办“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主题发布会,双方将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普及。
年轻一代创作者赋予古老文字全新活力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网络文学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形式,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读者。
1月1日,《唤醒甲骨文之古字新说》在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QQ阅读两大客户端正式上线。60篇微故事摘选自“万物俱有形,甲骨会说话”主题征文活动的优秀作品,每篇微故事约500字。
本次征文活动吸引了2200多人参与,约7成是90后和00后创作者,年轻一代的创作赋予甲骨文全新的趣味故事。在2571篇征文作品中,既有关于前沿未来的科幻题材,也有来自中国远古的神话故事,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情怀,也有反映当下的现实题材。
“讲好一个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网络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精神坐标,”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表示,“希望以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新的面孔,走进当代年轻人的语境。”
“彩蛋章”拉近甲骨文与普通读者距离
阅文作家“行者有三”出生于1992年,他创作的《旦生》以甲骨文“旦”为核心,化用“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讲述了太阳初升的故事;95后阅文作家“见异思剑”的作品《家镜》则从甲骨文“若”入手,刻画了现代社会的祖孙亲情;阅文大神作家“水清竹”创作的《哨所的除夕夜》在甲骨文“吉”中汲取灵感,描绘了边防战士护卫疆土的无私大爱。三位作家均表示,从甲骨文的文字之美出发,创作出网络文学的故事之美,以古文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成为好故事的灵感之源。
与此同时,起点读书和QQ阅读两大平台还上线了“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小彩蛋活动。爱潜水的乌贼、会说话的肘子、老鹰吃小鸡、血红、希行、吱吱等10位阅文白金大神作家集体在连载作品中用甲骨文更新彩蛋章,吸引众多读者前来阅读打卡。多位年轻读者表示,彩蛋章的形式拉近了甲骨文与普通人的距离,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大受震撼,让人更有兴趣探寻古文字的故事。
“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想象的根源,网络写作也以新鲜活力回馈传统,”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教授许苗苗认为,甲骨文与网文的共通之处在于文字与媒介的紧密亲缘,“作为商代最先进的书写媒介,龟甲与兽骨忠实地传承历史;而作为当今最有力的传媒,互联网则有效地服务大众。二者是彼此时代的缩影,是最先进媒介上想象力的凝结。”
互联网为甲骨文化传播提供无限可能
发布会现场,国家图书馆和阅文集团举行了“甲骨文与网络文学的跨千年交汇”对谈沙龙。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组组长、副研究馆员赵爱学与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孑与2”共同探讨文字与故事的流变。
赵爱学认为,古老文字与三千多年后的网络文学碰撞,并且碰撞出了令人满意的火花,令人欣慰,“我们希望蕴含祖先造字智慧的古老文字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到大众中间。互联网为甲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各种可能,网络文学就是其中一种。”
而作为网络文学作家代表,“孑与2”也表示,将甲骨文与网络小说结合在一起,是古文字与现代文学的一次碰撞交流,“甲骨文记叙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传到今天,弘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专家学者、文学创作者及普通百姓应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孑与2”为“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创作了短篇故事《家之初》。这篇故事以甲骨文“家”为灵感, 结合了“四方风”甲骨的内容,让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风及风神在网文中重现。
未来,国家图书馆将与阅文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在原创文学推广、资源保存保护、新技术应用、阅读服务创新、文化创意开发等方面形成合力,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