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白冰雪覆盖下,紫禁城尽显魅力。2月14日下午,中外媒体人步入故宫观赏“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特展”,130余件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何灿烂成就,也悄然揭开了北京冬奥背后的文化根源。
14日下午,记者走进红墙金瓦的故宫,站在太和殿前放眼望去,身披“白纱”的宏伟宫殿,宛如“冰丝带”的金水河,平整无暇的雪地,如同另一个穿越时空的冰雪“赛场”。故宫博物院在官方公众号上这样描述:“正当时的瑞雪,也鸣奏着健儿们进取的凯歌。”这是这座古老的中国皇家宫殿送给双奥之城的浪漫祝福。
火种台的灵感来源“何尊”,名字来自上海
其实,在故宫文华殿内,还藏着许多与北京冬奥相关的小秘密。因为正在这里举行的“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特展”,其中几件重头展品就与北京冬奥会的火种台、火种灯息息相关。
“这件青铜器底有122字铭文,铭文中‘宅兹中国’的意思是‘中国’这个地方营建都城,这是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不过当时所指的是洛阳和周边这个区域。”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这个占据展厅“C位”的文物“何尊”吸引了不少记者的目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件文物不仅是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还与北京冬奥颇有渊源。原来,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此。记者了解到,1975年,这件浮雕为“饕餮纹”的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为其命名为“何尊”。
而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就取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其造型风格与火炬、火种灯和谐一致。仪式火种台采用尊的曲线造型,不仅让基座沉稳,也象征了“地载万物”。
西汉长信宫灯里藏着“绿色冬奥”理念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秘密也藏在这个特展之中。跟随讲解员的指引,“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亮相。
据介绍,长信宫灯于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窦绾墓,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整件作品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值得骄傲的是,这件文物自出土以来,因其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品的重要代表和巅峰之作。
更让人惊喜的是,北京冬奥的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就源自于这件2000多年前的中华文物。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者李剑叶透露,“长信”意为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在设计本届冬奥会火种灯时,设计团队在保留长信宫灯基本外形的基础上,对火种灯进行了现代化处理,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上相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精神。同时,火种灯采用了环保设计,也与2200年前的长信宫灯隔空对话,正是“绿色办奥”理念的体现。
其实,不止火炬,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同样与国宝级文物同心玉璧和天文图密切相关。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如今又“置身”于一件件精美的现代产品中,这不仅是跨越历史的对话,更诉说着精彩冬奥背后的文化根源。
(部分为北京新闻中心官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