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在北京冬奥会即将闭幕之际,2022北京新闻中心开启最后一波“惊喜盲盒”活动。162名中外记者写下自己的“双奥之城”寄语,祝福北京和冬奥盛会。
自2月1日起,2022北京新闻中心通过106项媒体活动,让中外媒体记者对“双奥之城”有了很深刻的感触。最近,记者纷纷向2022北京新闻中心发来“双奥之城”寄语,根据大家的热烈反响,2022北京新闻中心组织了第五次“惊喜盲盒”系列活动。
“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香港经济导报社长助理、北京办事处主任邢宝华用简洁有力的文字,书写了下对北京最深的印象。她说,今年是她在北京驻站的第三年,在北京的工作与生活中,她发现北京是一座宜业宜居的城市,也是实现每个人理想的逐梦之地。“在北京,只要努力就能看到收获,这是北京带给我最深的印象。“
人民日报主任编辑肖伟光说,奥运会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既有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精神、时代气息,是中西合璧、文明融合的典范之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头堡。在参与2022北京新闻中心组织的采访报道中,肖伟光对新闻中心贴心、热情、周到的服务留下深刻印象。
“各项采访活动可‘见人见物见精神,有料有趣有意义’,让人惊喜连连,称得上是小切口展现大时代的点睛之笔。作为一名媒体记者,能与1770名中外媒体同仁并肩战斗,共同努力讲好“双奥之城”故事,倍感荣幸!”肖伟光说。
本次冬奥会,劳动报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北京采访。王卫朋采访报道过2008年的北京夏奥会,有着丰富的大赛报道经验。他在寄语里写道:“双奥之城,双倍精彩!双奥采访,永久难忘!2008年,我在鸟巢,在各个场馆,记录运动员拼搏后的欢笑与泪水。2022年我在北京新闻中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寒冬里的热情、温暖与温馨。”
为了这次北京冬奥会,劳动报记者马亚会已经在北京驻守了近25天。特别的是,她的名字和职业经历,与北京有着奇妙缘分:32年前,北京亚运会举行,那年我刚刚出生,为了迎接这个体育盛会,父母给我取名“亚会”;14年前,北京迎来夏季奥运会,我在18岁成人礼上许下心愿,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去看“星辰大海”。”
马亚会说,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全世界的冰雪健儿相约在这里共赴一场冬天的梦,“作为冬奥记者的我也在北京新闻中心圆梦了!北京冬奥,不仅见证了运动员的冰雪梦,也悄然伴随了每个普通人的追梦之路!一座城,两届奥运,覆盖冬夏,这是最美的中国故事!”
为给记者带来优质的媒体服务体验,2022北京新闻中心创新新闻服务业态,围绕最周到的服务、最厚重的文化、最顶尖的科技、最时尚的场景、最重磅的嘉宾,策划推出“惊喜盲盒”品牌活动。先后推出了2022北京新闻中心探营,巴赫主席“空降”新闻中心云拜年,探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访雪后故宫观开年大展等系列“惊喜盲盒”活动,引发中外记者们的参与热情,许多新闻报道成为网络“爆款”,受到中外记者好评,让媒体记者朋友们又惊喜又难忘,感受到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和冬奥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