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下午,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了“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活动章程,第二期“Y计划”正式启动。上影节将在纵横两个坐标上双向拓展,不断丰满青年影人的培养体系,助力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扶持对象再扩展,惠及编剧和制片人
记者了解到,去年,在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下,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了“Y计划”,充分发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平台效应,旨在寻找、集聚、扶持与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相匹配的优秀青年领军电影人才,推出一批承载时代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创新电影美学的优秀上海作品。
今年,“Y计划”迎来第二期,将在纵横两个坐标上进行双向拓展。纵向上打通上影节阶梯式新人培育台阶与产业资源的对接,横向上将扶持对象从导演扩展至制片人和编剧,进一步丰满电影节对青年影人的培养体系。同时,联动上海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助力上海完善电影人才培养生态格局,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根据章程,2022年“Y计划”寻找和扶持的青年影人须为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45周岁。上影节方面表示,希望关注到电影制作不同环节的青年影人,为产业聚合度高、艺术表达精良、票房成绩优异的优秀青年影人提供高质量扶持平台。
搭建多层培育阶梯,助力新人成长
其实,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立足“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定位,一直在默默关注着青年影人的成长发展,并探寻长效扶持机制,自觉承担起了为中国电影产业输送人才的责任。
经过多年积淀,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通过短视频单元、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等培育阶梯,构筑了多层次的新人扶持体系,帮助青年电影工作者得到全面扶持,一步步走向最高的电影殿堂。
去年,经上影集团、阿里影业、万达电影等持续关注青年影人成长的头部影视公司及资深影人共同推荐,韩帅、梁鸣、饶晓志、王晶、曾国祥五位优秀青年影人入选了首期“Y计划”,并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亮相。
而“Y计划”启动一年来,也与上海市一系列重磅影视产业扶持政策联动,获得了欧洲权威电影市场的越洋支持,为入选的青年影人嫁接优质行业资源。
多方合力,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Y计划”将在上海市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区县、影视机构、高校等合作伙伴,推动各方形成合力,为青年影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扶持。
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在非电影节举办期间,借助“一带一路电影巡展”、“国际直通车”等机制,继续通过与海外重要电影节展的合作,为“Y计划”的入选影人持续对接海外优质资源和平台,推动中国青年影人与海外电影市场的实质性交流,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市电影局则将为“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去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就在电影创作项目中增设了支持优秀青年影人项目落地上海的专项资助,对主创人员为“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的项目,其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优先予以支持。
据悉,饶晓志导演的电影作品《翻译官》已获得该项支持,《翻译官》讲述了中国翻译官协助海外撤侨经历,展现了我外交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影片将于今年4月开机。
(上海国际电影节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