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花式叫早、按规团购、歌声润心!文艺伉俪支援社区30余天,用平凡微光凝聚抗疫星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2-04-22 16:07

摘要: 微光如炬,聚光成火;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生活在申城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奋战。在闵行区虹桥镇,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陆锦花和爱人董德平也已经忙碌了30余天了。平日里,他们是舞台上闪耀的文艺伉俪;当疫情来临,他们又携手成为行走在社区“毛细血管”里的小小身影,通过花式叫早、团购妙招、美妙歌喉等一系列举动,为筑牢社区防疫的坚实壁垒贡献力量,也让文艺暖人心、聚合力的意义在这个特殊时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话筒变喇叭,“花式”叫早让居民轻松下楼


陆锦花家住疫情相对严峻的闵行区,3月中下旬,小区就进入了封控状态。得知这个消息后,来不及多想,她就火速整理出家里的睡袋、折叠床等物资送到了社区物业处。“我们小区不大,只有大概122户人家,但是集体核酸,仅靠居委会的一小支队伍肯定忙不过来。” 于是,没等志愿者招募开启,陆锦花就向居委书记主动请缨,加入了社区防疫战队。


从专业的麦克风到简易的小喇叭,从优雅的旗袍到厚厚的马甲,陆锦花快速完成身份转变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叫早”。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是社区防疫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陆锦花所在小区的核酸检测基本都是早上开始。有的人还在睡懒觉,怎么做到精准叫楼、不落一人呢?



(图说:陆锦花用“花式叫早”带动居民积极配合防疫)


陆锦花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原来在社区封控前夜,她就协助居委摸排了小区居民的基本情况,“老人多少、小孩多少,哪栋楼有孕妇,几零几有重点人群,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后面的工作才能更好进行。”


而为了让大家更有趣地下楼,陆锦花又把呼叫核酸检测的信息编成了押韵的口号,给“叫早服务”增添了许多文艺范儿。“快用你强大的意志战胜你的起床气,赶紧掀开被子。”“不要睡懒觉了,我都看到你了,你眼睛都睁开了,赶快下楼做核酸,昨天的二维码不能重复今天的核酸故事。”陆锦花坦言,“要发挥曲艺工作者的优势,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配合防疫。”


文艺暖人心,抗疫之余不忘继续创作


一个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守护家园的责任,陆锦花的举动也感染了同为文艺工作者的爱人。记者了解到,陆锦花的爱人董德平是上海轻音乐团的团长,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这个特殊时刻,他和妻子一样都希望为这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一个月前,董德平也悄然换上了志愿者服装,这对文艺伉俪就这么开始了齐心协力守“沪”家园的征程。



(图说:全家上阵,董德平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连续30余天,他们和所有志愿者一样,在各种身份中不断切换。针对居民较为集中的必要生活需求,他们是“统计员”“配送员”;遇到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时,两人又立马转变角色,一个充当“广播员”,一个化身“秩序员”。每天来来回回奔波几十趟,尤其是封控初期,夫妻俩经常是一早出门,深夜才回家。


可即使如此,身为文艺工作者的两人也依然没有忘记创作。疫情期间,来自远方朋友主动送菜的关怀、邻里间互相帮衬的温暖,以及祖国四面八方的援沪医疗队到来的消息,让夫妻俩深受触动。以此为灵感,董德平已经接连创作了《这一次》《手挽手》两首歌曲,并把自己在社区工作的许多心里话写成了歌词。


“这一次我们放下亲昵,问候只能靠手机传递;这一次我们咫尺天涯,视频定格患难的友谊。”


“我们手挽手,勇敢一起走。龙的传人血脉相连风雨同舟。手挽着手,五湖四海是朋友,向着胜利高昂起头。”



(图说:董德平参与创作的抗疫歌曲)


听着爱人创作的歌曲,陆锦花这位文艺轻骑兵也没闲着。为了让小区的邻居们在封控期间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陆锦花不时会拿起麦克风为大家开一场社区音乐会。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美妙的歌声和激励人心的歌词在小区里久久环绕,治愈着每一扇窗里的人们。


守“沪”家园,每个人都是一道微光


当然,董德平、陆锦花夫妇只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万千志愿者的缩影。在他们的小区里,每栋楼都有一支志愿者小分队,他们人数不多,却汇聚了各行各业的力量,有退役军人、退休阿姨、机长、飞行员、机关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等。



(图说:陆锦花在社区做志愿者)


在疫情防控这场硬仗面前,他们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等待呼唤,直到深夜各家各户都休息了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可即便如此,大家依然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除了社区分配的工作,他们还针对居民需求和社区防疫要求起草了各类倡议书,如团购物资倡议书、团长承诺书、社区核酸倡议书等,只为让居民的生活在封控期间依然能安全而有序。这些都让陆锦花十分感动,也为自己身在这个有爱的团队而更加自豪。


就像采访中,电话那头的陆锦花反复提到的一句话“隔离不隔爱”,她告诉记者,战胜疫情需要大家手挽手并肩作战,为社区竖起阻挡疫情的屏障并非志愿者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居委、物业和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还有每一位居民的积极配合,每个人都是一道微光。


微光如炬,聚光成火;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图说:陆锦花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团队)


【以下为记者和受访者的部分对话】


问:你怎么理解志愿者的工作?


受访者:


我们志愿者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是协助居委工作、帮助居民解决困难、给物业分担工作的,是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我们是一条战线的同志,团结沟通协作是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除了干活,还要做好“上下通达”的工作,要倾听居民的心声,要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社区抗疫工作。


问: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以来,感受如何?


受访者:


最大的感受就是收获远比付出多,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大家非常团结,有很多暖心的故事,比如大家会自发给居委会送生活物资、消毒洗手液;为驻守社区的物业人员“投喂”温暖的饭菜,保障一线抗疫者的生活;微信群里还会分享好看的电影、好听的音乐,大家相互鼓励。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这次疫情中有所成长,尽管小区封控了,但不是只有悲伤,我们还要看到光,看到人性的闪亮。


问:作为文艺工作者,这次在社区支援抗疫的经历,会不会给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一些灵感?


受访者:


当然,上海评弹团有很多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前段时间社区比较忙,一切以抗击疫情为重,现在很多工作都在有序进行,我也开始酝酿我的新作品了。


前几年我曾经入选过“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我觉得,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是被照耀的一代,国家为我们搭建了非常好的舞台,让我们成长,被观众看到。但演员不应该只有舞台上闪耀的一面,生活里同样也要用艺术点亮他人。比如在社区贡献一点点自己的力量,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新华传...

辽宁、广厦会师CBA总决赛,上海...

上海歌剧院线上活动再升级!沈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