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上午9点30分,位于虹桥路1650号一号楼的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内,响起了悠扬的钢琴声。伴随着足尖落地时发出的哒哒声,30余位上芭舞者时隔两个月再次回到了久违的教室,开启了复工后的第一堂集训课。
19部海派芭蕾代表作
35场线上演出播放量超4005万
“来的路上堵车吗?”“对面的商店和市场好像开了。”“嗨,好久不见啊!”6月1日早上9点整,记者走进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久别重逢”的舞者们正一边压腿一边聊着家常,这是他们自4月1日上海封控以来第一次回到排练厅。首席演员吴虎生难掩激动,“见到大家太高兴了,这两个月好像做了一场梦。”
的确如此,记者了解到,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申城各大文艺院团的线下演出自3月中旬就陆续停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上海芭蕾舞团迅速响应,在3月份加紧完成了手头上的所有工作,然后全团上下就都回到了各自家中。在艺术家公寓,70个演员也开启了“集中隔离模式”。
一切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即使是没有剧场演出的日子里,海派芭蕾也始终陪伴着大家。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告诉记者,3月29日至今,上芭“艺起前行 线上直播”精选了19部海派芭蕾代表作,加上其执教的芭蕾大师课,共在线上轮番播出35场,播放量超过4005万。
一张行军床,
7人突击队诠释“上芭精神”
不仅如此,居家期间,上芭的演员们也没有停歇。5月3日,辛丽丽就带领一支6人演员“突击队”返回团里,开启了驻团闭环管理模式。“在总部有一股力量坚守着,全团的集体力量就不会散。”加上辛丽丽,近一个月来,这支7人小分队每天坚持基本功训练雷打不动。
在舞团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支突击队的生活缩影——一个沙发、一张简易的行军床。吴虎生告诉记者,住在团里的这些天很安静,很简单,每天听着窗外的鸟叫声,除了练功就是看看书、编创新作品。团里正在创排的现代芭蕾舞《大地之光》就是他这段时间酝酿出的新作。
吴虎生告诉记者,这部作品全场大约40分钟,自3月份就开始构思,将有近30位演员参与其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他希望通过芭蕾语汇,讴歌疫情中上海这座英雄城市所展现出的奋勇与坚韧。
辛丽丽也感慨,对于专业的芭蕾舞演员而言,生活条件的艰苦不是最困难的,能够在舞台上演出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我们期待红幕拉开之日,大家能以最好的姿态在舞台上绽放。”
复工人员错时上下班,
居家舞者每天准时上网课
辛丽丽告诉记者,除了突击队,5月9日起,上芭所有居家的演员们也分为了7个班级,通过在线会议软件每天准时开启线上基训课。演员们铺上瑜伽垫,架好手机,跟着屏幕另一端教员的指令,把椅背、窗框当作把杆,和着音乐,沉浸在芭蕾组合中。
教员们也仔细观察并纠正着每个人的动作,尽管空间有限,但对所有演员而言,用基训课开启每一天是“仪式感”,也是“必修课”。“‘停演不停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都要付诸的行动。”
辛丽丽透露,6月1日当天,舞团的首批30多位演员已经回归了正常的工作节奏。在舞美仓库,工作人员们也正积极投入后续演出的准备工作。为了大家的安全,所有演职人员们都接受了细致的防疫培训,舞团也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不仅设置了“场所码”、配备“数字哨兵”,陆续复工的教员和演员们也实行错时上下班制。随着防疫形势好转,其他演员也会陆续分批复工。
据悉,6月5日下午3点,上芭将通过官方抖音号、看看新闻等平台直播吴虎生新作《大地之光》的创排。而按照日程,《天鹅湖》《宝塔山》《闪闪的红星》《花样年华》《马可·波罗》《茶花女》等上芭经典剧目也都将在不久的将来与观众一一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