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人|竹笛、钢琴中西合璧!国风美少年张维本:让传统民乐在创新中焕发“新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2-08-07 18:59

摘要: 对于上海、国乐和年轻气盛,张维本有许多话说。

8月7日,上海音乐厅第五季“乐无穷”系列演出在悠悠竹笛声中落下了帷幕。一台音乐会,五部“首演”之作,四种乐器中西合璧,还没开演观众就呼唤加场,这让张维本惊喜万分。


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人,上海观众的热情和这座城市对新人新作的信任与包容,让他在2022年立秋之日收获了无穷力量。对于上海、民乐,张维本有很多话想说。演出之前,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95后”竹笛演奏家。


5岁从父亲手中接过竹笛,

哭着练习也不放弃


1997年出生的张维本,在西安一个民乐世家长大。父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张延武,也是“长安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受家庭影响,张维本5岁时从父亲手中接过竹笛,自此开启了他与民乐相伴的人生。


在父亲严肃而郑重的话语中,张维本知道,充满历史底蕴的竹笛并不容易学好,想要在此方面有所成就,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然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张维本也经历了和所有琴童一样的童年。



“同龄的小伙伴在楼下玩水枪,我就流着泪在屋里一遍遍吹笛子。”这是西安盛夏留给张维本的深刻记忆。可即使这样,他也从没想过放弃,感叹一句“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幼年的张维本深吸一口气后,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苦练。


春去秋来,努力的人终有收获。2010年起,张维本开始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2016年,他如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加入了“龙之吟”笛埙乐团,有了更多国内知名音乐厅亮相的机会。


激发创新魅力,

让中华传统乐器焕发“新声”


张维本青春俊秀的脸庞让许多人印象深刻,不少观众直呼他“国风美少年”。但是面对记者,这个刚满25岁的小伙儿却一脸严肃地强调自己是年轻人中的“老古板”。因为与大多数Z世代不同,张维本对传统文化近乎痴迷,深厚的家学又让他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稳重。



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自己的创作激情。从初识竹笛开始,只要发现好作品和好素材,张维本都希望改编到自己的乐器上,用全新方式演绎,赋予作品新的活力。疫情三年里,他也不急不躁,默默完成了三部竹笛重奏作品。


这次亮相上海音乐厅的《竹之四季》音乐会,张维本就带来了四部世界首演和一部中国首演的作品,其中包括他自己原创的《长安八景·序章》以及有些前卫、先锋的现代作品《Trio》。


这些作品与观众过去对竹笛曲子的听觉印象不同,不是传统意义上悦耳动听的旋律,观众无法迅速适应这样形式的声响。用张维本的话说“对耳朵可能不太友好”,但他还是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和探索。



其实,对于传统民族乐器来说,每一代音乐人除了演奏技法上的传承,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创新,这才使得它们能够与不同地域的乐器、不同时代的音乐摩擦碰撞而毫不违和。就像张维本在这场音乐会中,用竹笛、尺八和钢琴、大提琴的乐器组合形式演绎国风音乐,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恰恰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张维本坦言,自己尊重传统,但他也渴望通过实验性的作品让传统的东西更加靠近观众,让观众看到传统器乐更多的可能性。


自信向未来,

上海是检验新人新作的好地方


可喜的是,张维本的大胆创新在上海得到了肯定。五部“首演”之作、四种乐器中西合璧,还没开演观众就呼唤加场。如此热情和信任,让这位“95后”音乐新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把首演带来上海的原因。


“这里的观众非常包容,艺术审美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对像我这样的新人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丰富的机会和平等亮相的舞台。”在张维本心中,这片“文化码头”是检验新人新作的好地方。


更让他欣喜的是,这次来沪,虽然是50%上座率,但从单场演出票早早售罄,到临时加场依旧火爆,上海让张维本看到大众对民乐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在持续升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根植于这片深厚土壤,独具艺术魅力的中国民乐应该自信向未来。“以前我的梦想是超越父亲,但现在我要走出自己的路,创作更多有时代价值的作品。”这条路不容易,张维本明白其中的艰辛,但他依然不急不躁,无论走到哪里,永远竹笛不离身,没有演出时,每天坚持练习7小时,由他原创的《长安八景》系列作品也正在陆续“出炉”。


【记者手记】


让世界听见“年轻气盛”的上海


都说上海是“文化大码头”,近年来,胸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上海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发挥“码头”集聚效应,让更多人近悦远来。


在上海音乐厅,不少艺术家就纷纷将首发、首演“停靠”于此。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在行业内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新人也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就像刚刚落幕的第五季“乐无穷”,三台六场演出,通过几位青年音乐人对爵士、电子、国风的创意表达,让世界听见了“年轻气盛”的上海。


就像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所说,这里是上海市民的城市音乐客厅,不仅见证了古典音乐演出的众多高光时刻,也有责任在年轻音乐人的成长道路上尽一份力,帮助他们孵化出更多新锐的原创作品,也助力上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发展的“大本营”。


(上海音乐厅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民族乐团刮起《海上弦风》!专...

视频|一起守沪,上海民族乐团云合...

云演出、云练功,线上奏响《共同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