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野心,是赢得新客人!阔别大半年后,这家在复旦旁开了20年的旧书店重获新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2-08-10 19:18

摘要: 一段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的奇妙缘分。

2020年底,本报曾以《从文庙旧书摊到复旦旧书店,正在消失的上海旧书市场将何去何从?》为题,报道了复旦旧书店因被划入五角场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改造范围,而陷入面临迁址困境一事。近两年时间过去,经过继续驻扎、正式闭店、选址搬家、疫情封控等重重波折,这间让不少读者牵挂的小店终于在伟德路88号再次开门迎客,重获新生。劳动报记者再次探访了这家书店。



搬运书的师傅累到不干了


“前段时间我们还在筹备中,每天都能接到至少20个读者的电话,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张?”这是闭店的230多天里,张强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读者的关切既是鼓励也鞭策,让张强一刻也不敢停下脚步直到今天——“终于不怕接到读者电话了!”


试营业以来,复旦旧书店老板张强和妻子几乎忙得脚不沾地。眼下最让张强着急的是,原本搬运书的师傅直接表示不想干了。需要搬运的书多到数以万计,成箱的书籍本身就极重,上海连日近40度的高温,让户外作业变成巨大考验,师傅的汗是一身一身地出,还要时时小心不敢弄湿了书。等从位于长兴岛的大仓库运到店里,整理摆放又是一大难题。张强没办法,只能自己上,拖着小推车一车一车地运,“从长兴岛打车过来都很难,往往要加小费加到四五十元才有人愿意接单。”他说。


即使是这样,至今书店里的布置工作也仅完成了三分之二。记者在现场看到,书店的门口、角落处,但凡有空间的地方,几乎都摞满了待整理的旧书,而二楼不少崭新的书架上还空空如也,等待着被一一填满。整理书的间隙,不断有老读者老朋友登门拜访,张强又从书海中抽身出来热情招待,将店内的格局布置介绍了一遍又一遍,但他仍然乐此不疲。



更高级了,但还是熟悉的感觉!


“新店还是原来的感觉,但环境又更高级了!”这是老读者们说得最多,也是张强百听不厌的一句话。乍一看,新店的格局和以前十分相似:木质楼梯、二层环形阁楼,满眼都是熟悉的味道。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所题的“有福读书”,上海大学于建海教授所题的“复旦旧书店乃吾读书人之天堂”,仍然在墙上挂着。就连收银柜台背后墙上那幅叔本华的画像,也和过去一样。由于店内层高较高,张强还充分利用高度空间,做成了局部隔层,用来进行一些珍贵旧籍的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张强曾告诉劳动报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夕阳产业”从业者最后的倔强,是要坚持做一家“卖书的书店”——如果有一天,他如愿拥有了足够大的空间,就向熟客们免费供应茶水和咖啡。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进门处右侧的空间除了展示全国各家媒体对他的报道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处吧台区,准备用来摆放饮水机、咖啡机。



兜兜转转不愿远离的是复旦


让老读者感到“似曾相识、宾至如归”的背后,是张强无数个日夜为新店奔波,亲自参与设计,一笔一笔勾勒出了如今的模样。


说起新店的选址,也有一个小故事。“其实我们打算在原址的一楼寻找合适点位,但由于一些原因,办不了营业执照,最后只好放弃。后来,陆续有一些企业和机构发来邀约,想要免费提供经营场地,我都婉拒了。”张强说,从1999年来上海到现在,已经在复旦大学附近兜兜转转了二十多年的他,还是想留在附近。


原书店最后关门的那天,张强和妻子的心情十分复杂,望着前来送别的读者,他们心酸又感动,不知道书店的明天在哪里。而人群里一位李女士大喊着他的名字,叫他别忘了通过自己的微信好友申请,她的出现,让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她最初说介绍我们到大学路附近开店,我们当时是不敢想象的,那样繁华、时尚的环境真的适合我们吗?租金是不是很昂贵呢?直到最后,我们看遍了所有能看的场地也没谈成,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她来到了这里,没想到,成了!”


之前的老店位于菜场二楼,门口不显眼且多少有点嘈杂,如今新店位于闹中取静的伟德路,距离复旦大学东门只需五六分钟步行路程。且毗邻大学路,不但更有文化气息,和原址相比,新址面积更大了不少,这也让他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正是因为从未放弃努力,加上经营书店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老友,大家合力之下,才终于促成了这段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的奇妙缘分。



新的野心,是赢得新客人


今年春节后,张强与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如期签约,当晚,这个久经书市江湖的男人难得地失眠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他有些忐忑不安。尽管街道、社区尽可能给予了他在租金上的扶持,但仍比老店要高上两三倍之多,这也让他有些没把握。因此尽管现在人手非常紧缺,但他仍然不敢贸然招人,“因为招人虽然不难,但如果经营不善,到时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拖累了别人,所以我们先自己做着,等过段时间稳定了再考虑招聘。”


尽管异常忙碌,但开业后的日子还是让张强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幸福。书店歇业期间,“不少老朋友都失去了联络,不是手机通讯上的联络,而是那种面对面的,可以看着对方眼睛的情感上的交流。”如今,新店重生,环境和载体有了,浩瀚的书海就仿佛无形的纽带,将他和读者们重新连结在了一起,老朋友们不断登门造访的惊喜,让他开始期待每一个明天。


关于未来,张强说自己还没有太多的奢望。“我现在就想把这个店给它做好,尽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然后起码未来五年之内,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原来的状态”,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张强回答着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以前总有朋友说,感觉整个上海的读书人全都跑你这里来了!现在呢,因为还在试营业,书还不够多不够丰富,老读者们也还没有全部回来,我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吸引更多的新人、年轻人走进我的书店。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书店成为大家只要想看书了,就会自然而然来到这里的地方,如果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我觉得就算成功了。”


摄 影:唐一泓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文化新人|没有完美身材却有极致自...

李维清止步六连胜,王星昊翻车“老...

多国舞者同台!现代舞新作《暗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