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经开票,多个场次瞬间售罄!四个男人同台飙戏,分饰科学家与人形生物两大角色!日前,备受期待的现象级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正式亮相上海大剧院,并将在两周内连演12场,为申城观众呈现这部诞生于200年前的科幻经典的魅力。
一波三折,把作品结结实实立在舞台上
由玛丽·雪莱创作于1818年的《弗兰肯斯坦》,被誉为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怀着犯罪心理创造生命,由此诞生的“人形怪物”不断向其索要一切,随即引发了一系列悬案的故事。2011年,尼克·迪尔将其改编为舞台版并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随即风靡全球。
此次上演的中文版由剧作家尼克·迪尔授权,并邀请环球莎士比亚剧院前任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和中国青年导演李任共同执导。然而受疫情影响,中文版《弗兰肯斯坦》的诞生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原定于今年5月在上海首演,后因疫情影响,主创团队被迫移师北京,舍弃了最初的一批演员,这意味着要再次组建新的团队。
李任找到了老戏骨黄宏和陈强,又“面试”了一批青年演员。可即使如此,变化依然不断发生着。“排练过程中几乎没有一天是人齐的,最少的一次只有4个演员,”李任坦言,“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过程中,整个剧组反而更加团结,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在短时间内把这部作品结结实实立在舞台上。”
引入新视角,拒绝复刻和“在地化”
既然是中文版,又是科幻作品,那么是否加入了中国元素以及新的科学思考,自然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对此,中方导演李任不假思索地用两个“没有”回应了他对这部经典舞台剧中文版的理解。
“这是一部国际化的作品,在全世界有40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读解。”中文版选择了“经典文本,中国制造”的创制思路,但没有照搬复刻英国国家剧院英文原版。在李任看来,《弗兰肯斯坦》的魅力之所以经历200多年依然不褪色,是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是对人形的探讨,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
中文版并不意味着要将作品“在地化”或者强行加入中国元素、当代元素,“找到我们的解读语汇更加重要。”李任告诉记者,在原著中共有三个视角,此次中文版引入了玛丽·雪莱这一全新角色,将从全新的角度展现女性对处于变革中的世界的焦虑与关怀。
台词要磨上千遍,话剧舞台很养人
双男主卡司互换无疑是中文版《弗兰肯斯坦》的最大看点之一。在北京演出中以“人形生物”特效妆登上热搜的袁弘期待着在上海完成他的交替卡首秀。在这部剧中,他和郑云龙、闫楠一样,都将同时担纲弗兰肯斯坦和人形生物两个角色。
一人分饰双角对袁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人形生物,“这是一个怪物,没有人能够定义他应该怎么样演,以往的表演经验不太能用得上。”加上角色出场的那20分钟,几乎没有任何台词,全靠肢体动作来完成,这对袁弘来说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尽管进组之前已经在家琢磨了无数遍,但到了排练厅,袁弘坦言还是被“扒了一层皮”,每次演之前都要做一番心理建设。累是每次排练和演出结束后的直观感受,爽是《弗兰肯斯坦》带给袁弘的另一重收获。
“这样的作品和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很幸运,演得很爽!一是心理的满足,可以在现场和观众交朋友;其次从表演的层面,话剧舞台很养人,一句台词演出之前要磨几百上千遍,甚至几千遍。”在袁弘看来,作品精雕细琢的背后就是演员不断汲取养分的过程。
(上海大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