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芭蕾皇后”谭元元领衔舞剧《白蛇》,以国际视角让古老传说焕发摩登气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2-10-11 19:12

摘要: 几年前,谭元元和上海大剧院一拍即合,打算让这个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的传奇在舞台上再“活”一次。

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谭元元领衔主演的舞剧《白蛇》,即将于今年11月4日至7日在沪世界首演。这是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的又一力作,也是谭元元首部参与主创的舞剧作品。古老传说如何焕发摩登气质?10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上海歌剧院排练厅,听主创团队讲述了舞剧《白蛇》的幕后故事。


舞者:让千年传奇再“活”一次


作为享誉世界舞坛的芭蕾艺术家,谭元元无疑是舞剧《白蛇》的最大看点。尽管常年活跃于国际舞台,但在谭元元心里始终保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1998年,上海大剧院成立伊始,谭元元就曾携手上海芭蕾舞团演员杨新华在舞台上共舞《鹊桥》。


如今24年过去了,45岁的谭元元带着《白蛇》再度归来。“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版本,戏剧的、电影的、动漫的,我从小就很喜欢。”几年前,谭元元和上海大剧院一拍即合,打算让这个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的传奇在舞台上再“活”一次。


微信图片_20221012103430.jpg


演过无数公主、仙女的谭元元,将在舞剧《白蛇》中出演“妻子”和“白素贞”。在她看来,白蛇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温良淑婉、宜室宜家,是典型的模范贤妻,同时这个角色中也透着种种不甘。在全新创作的《白蛇》故事里,洒脱的青蛇就像是白蛇“另一个自己”的投射,敢爱敢恨、任性洒脱,是很多当代女性想要活成的模样。


在谭元元看来,上海大剧院版《白蛇》正是通过多元交融的舞蹈语汇在探讨现代女性精神世界的自我修炼与蜕变。“这是白蛇在千年之后找到自己的故事,也是一个励志故事,体现女性的重生。”


编舞: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谭元元告诉记者,舞剧《白蛇》原本计划于今年5月在上海开始创作,后来因为疫情,主创团队移师墨尔本,提前进行了主要演员的排练,后来又陆续回到上海。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一切不可能都在悄悄变成可能。


记者探班当天看到,不大的排练厅里站满了舞者,编舞Edwaard正忙着群舞编排。据谭元元透露,群舞的排练上周三才刚刚开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要完成所有编排,着实有些疯狂。“因为舞剧不像电影和戏剧,舞者的语言只有肢体,要用舞蹈的语汇讲好故事很不容易。”



这个重任就落下了编舞Edwaard Liang的肩上。作为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剧场的前舞者,Edwaard是谭元元多年的好友,此次参与舞剧《白蛇》的创作,Edwaard也带来了他对中国传统故事的思考。


“参与这个项目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编各种各样的舞蹈,芭蕾、中国舞、民族舞,同时还有舞剧、表演,《白蛇》要把所有这些融合在一起,所以不单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的确如此,Edwaard口中的“国际视角”从舞剧《白蛇》的主创阵容就可以窥见。该剧编剧是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周,上海歌剧院院长、知名指挥家许忠操刀作曲,澳大利亚芭蕾舞学校导师杜佳音负责执行编舞,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设计舞台,还有“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萧丽河等,班底可谓超豪华。


导演:在舞蹈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故事上来看,舞剧《白蛇》不仅包含了经典“白蛇”故事的部分情节元素,又破除原有叙事的桎梏予以重新架构,赋予它极具当代性的象征意味。比如白蛇、许仙、法海分别对应当代的妻子、丈夫和心理医生,青蛇则象征了女性心中永不磨灭、追求独立的自主意识。



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周可坦言,这是一次有意思的实验和碰撞,因为“故事是东方的、传统的,但解读方式是西方的,带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而在表现形式上又兼容了东西方的元素。”作为东方舞台美学的系列作品之一,这也与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开拓传统题材的当代表达以契合当下观众思想和审美的制作理念不谋而合。


“时空是这部剧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是物理上的时空,来自世界各地的主创汇聚到一起,创排一个古老东方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是舞剧当中的时空,不同于传统叙事,有现在到过去的穿越,并且以舞剧的方式呈现,是很有挑战的。”


在周可看来,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运用舞台手段建立空间和氛围,帮助演员们连接起剧中的现实时空和意识时空,还要在舞蹈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讲述的桥梁。“就像芭蕾舞者的足尖一样,要找到那个立足点。”至于最终的呈现效果,主创们纷纷卖起了关子,希望把更多惊喜留到首演时再揭晓。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美琪大戏院2021驻场舞剧《永不...

着重表达东方传统美学内涵,江苏原...

爆款舞剧《电波》在美琪大戏院重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