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世纪的歌剧院到华丽的宫廷舞会,从朋克风火车头到夏季乡村风光,10月15日晚,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华丽的布景,纵贯古典、流行和摇滚的40余首唱段,将在舞台上再现托翁巨著史诗气质,带领观众感受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众所周知,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而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俄国当代艺术的国宝级佳作。2016年,该剧一经推出即稳坐俄罗斯票房神话宝座。
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即将亮相上海大剧院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备受国内观众期待。记者了解到,该剧由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同时邀请了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刘文飞担任文学顾问和中文译配。
为了保证最佳的还原度,自今年二月份起,制作团队就在全国开展了数轮线上及线下海选。建组后又历经四个月的剧本打磨和两个月在北京的集中封闭排练,保证音乐剧的高质量输出。
刘文飞表示,在全世界舞台艺术中,名著改编的作品占比相当高,这一方面得益于文学经典原著的广为人知,同时也给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而在所有的俄国文学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是被翻译的语种最多的作品,也是被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最多的作品,仅影视剧就有七八个版本。“音乐剧版《安娜·卡列尼娜》十分忠于原著,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作的诗意。”
“俄罗斯的舞台上不管是戏剧也好,音乐剧也好,歌剧也好,只要是舞台艺术,都非常讲究细节和群像,”中方导演雷悦在讲述创排心得时表示,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的演员有近50位,其中芭蕾舞团成员就有18位,合唱成员有8位,还有十几位角色演员,每个人在舞台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人构建了一幅鲜活的画面。这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能够只是一个架子,要能唱、能跳、还能演。” 雷悦说。
当然,音乐更是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大亮点之一。担任中方音乐总监的赵继昀曾为《猫》《妈妈咪呀!》《变身怪医》《我,堂吉诃德》等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演出担任过音乐总监。据他透露,此次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上海首演的最大亮点就是现场乐队伴奏,而不是录制好的伴奏。届时,赵继昀将作为指挥率乐队现场演奏全剧40余首风格多样的音乐。
据悉,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于10月15日起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在杭州大剧院、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等10个城市剧院开启为期三个月的首轮全国巡演。
(上海大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