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馆藏查寿兴水彩画作品展”日前亮相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本次展览位于33米层展厅,将持续至2023年1月31日。
上海是中国水彩画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彩画吸收了西方水彩技法,大批留洋回来的画家提倡“洋为中用、重在写生”,涌现出一大批歌颂新中国、新生活的佳作,查寿兴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至今,海派水彩画的发展。
查寿兴《小村印象》2001年
“朝花夕拾——馆藏查寿兴水彩画作品展”,以作品、文献、实景、教案等实物相结合的展陈手段,突出艺术家在海派水彩画新语言探索和水彩画教育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是对上海作为中国水彩画发祥地回溯、研究、展望后的呈现。
本次展览共有四大板块,凝聚艺术家近70年来的创作。
查寿兴《山青青,水青青》2013年
其中“花 · 韵”主要以艺术家最爱创作题材之一的花卉,来呈现其艺术发展轨迹;“光 · 影”系列则是艺术家水彩画创作的又一新阶段,在自己的水彩画作品中融入印象派对光与影的处理手法;“写 · 实”集结了艺术家以“中为洋用”艺术语言,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品;“美·育”则突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育家,在培养上海水彩画坛中流砥柱、普及上海海派水彩教育所作的贡献,展现了他向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捐赠大批水彩画作品的初心。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一直以较完整地收藏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脉络为目标,以艺术家的个体艺术成就,反映在上海现当代美术的发展脉络和海派艺术为收藏特色。
查寿兴分别于2020、2021、2022年向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捐赠了80余幅水彩画作品,涵盖了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学习水彩画至今,近70年的艺术创作。其中,2022年新捐赠的28件作品还包括有查寿兴2021年的新作,也使得本次展览的脉络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