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地铁看上海14|从400岁的豫园到刚满周岁的浦东美术馆,穿越古今中外仅需乘一站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1-15 21:43

摘要: 在上海,穿越古今中外仅需一站地铁。

对于住在地铁武定路站附近的出版社资深编辑王赟来说,家门口的14号线,是他最熟悉不过的一条地铁路线。“无论去淮海路、豫园,还是陆家嘴,都非常方便。”如今,热爱艺术的他,行程表里又多了一个反复出现的新目的地,那就是浦东美术馆。


从400多岁的豫园(豫园站),到刚满周岁的浦东美术馆(陆家嘴站),一边是极富中式古典气质的江南园林,一边是以“?上主义”为灵感的现代建筑;一边承载着儿时的记忆,一边是长大后对艺术的热爱,让王赟感到幸福的是,在上海,穿越古今中外仅需乘一站地铁。



四百岁的豫园依然很“潮”


不久前,“2022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吸引力指数”调研发布报告,评估指标从“建筑与人”的视角出发,探索建筑是否能够为人所知、为人所读、为人所传。在众多建筑中,豫园荣登“吸引力指数”榜首。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已有400多年历史。豫园是上海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大文人园林之一,由后来官至四川右布政使的进士潘允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是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的,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建成豫园。


在赏灯玩乐上,你永远可以相信豫园。2022年12月26日晚,随着豫园中心广场“玉兔东升、鲲鹏万里”的主灯组点亮,2023豫园迎新年正式启幕。今年以“山海奇豫记”为主题的豫园灯会,可谓是历届灯会“内卷”之王,它以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为蓝本,融非遗艺术灯彩、沉浸式国风体验,移步换景,让人美到窒息。


来豫园赏灯游玩,是上海人过年的重要仪式感之一。“小时候每年春节前,父母总是带着我去那里的食品商店购买年货,而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大白兔奶糖、五香豆和开胃陈皮,这是我最爱吃的零食。买完年货,总要在豫园的老城隍庙小吃店吃一顿,有宁波汤圆、南翔小笼。当时的南翔小笼比现在皮厚个小,一笼有近20个。”春节将至,因为今年的灯会特别红火,几年没来豫园的王赟和母亲来了一场故地重游,重温了蟹黄汤包的滋味。


兔年灯会,兔子灯当仁不让成为年味担当。豫园街头,提着兔子灯游园的可不只有小朋友。月神兔、逍遥兔、小懒兔,三款兔子灯笼萌化了许多年轻人的心,也勾起了王赟的回忆。“小时候豫园九曲桥边就有不少卖手工艺品和玩具的,有泥人,非常精致,做成《西游记》里的人物;还有九连环、智力解环玩具。当时豫园的兔子灯是用布做的,装上轮子可在地上拖动,这是小朋友的最爱。纸做的便宜一些,是手提的,我不常买。”



“来浦美,必有惊喜”


相较于400多岁的“豫园奶奶”,同在14号线上,黄浦江的另一边,于2021年7月向公众开放的浦东美术馆,刚度过了它的一岁生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位于连接浦东与浦西的入口,就在东方明珠的脚下,坐拥陆家嘴滨江第一线。开馆以来,这里一度成为沪上打卡拍照的热门目的地。


工作以后,由于个人兴趣,加上上海丰富的艺术资源,在出版社工作的王赟认识了不少艺术家、策展人和画廊负责人,加入了一些社群。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广泛关注西方古典艺术、当代艺术领域的展讯,并很早就注意到即将开馆的浦东美术馆。


“我记得浦东美术馆一开馆,就是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合作,带来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呈现了米莱创作的前拉斐尔画派杰作《奥菲莉娅》等重量级作品,还有蔡国强最大规模个展,可谓首秀即惊艳、震撼到我了。这也确立了浦东美术馆在我心中高品质、国际化、沪上一流的地位。”王赟说。


此后,无论是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珍藏展,还是徐冰个展,浦东美术馆从未让他失望,他自然也没有错过这里的任何一次展览。“因为我知道,不论是布展理念还是展品价值,来浦美,必有惊喜。”




一岁的浦美成了新晋网红


浦美究竟有多美?踏入美术馆空间内,建筑整体风格以“?上主义”为灵感,特有的通透感令人眼前一亮。美术馆由法国建筑设计师让·努维尔打造。与豫园富有中式古典风格的气质截然不同,这里随处可见的几何线条与玻璃框景,营造了充满现代感的氛围。玻璃是让·努维尔最喜欢运用的材料之一,他利用不同结构的设计将光线引入建筑各个角落。


开馆后,MAP3层东侧取景窗迅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高挑的窗将以东方明珠塔为中心的陆家嘴天际线纳入框中,这小小的方寸空间内,每走一步都会有不同的画面映入眼帘。同时,随着日照移动,不同光线被折射到窗内的地面,在一天中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感。在下午的某些特定时刻,甚至可以抓拍到反射至美术馆地面的红色光晕。


在MAP所有的玻璃窗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面向江对岸的两面“大玻璃”——镜厅。巨幅落地窗犹如强健“肺叶”,大面积的进光赋予这座白色建筑通透畅快的“呼吸”,明亮的光线使室内陈设更加清晰通透,窗外浦江两岸的风景也顿时一目了然,让走进这里的观众们不禁驻足眺望。


黄昏时,镜厅便成为观众们争相打卡的宝地。巨大的落地窗将日落美景纳入这个长方体“玻璃盒子”中,两扇镜面的相互反射使整个空间熠熠生辉。每晚的七点到九点之间,镜厅隔半小时便会上演一次绚丽夺目的灯光秀。璀璨的灯光从浦江东岸一直映射到浦江西岸,点亮上海的夜晚。



“让中国声音与世界对话”


当然,美术馆之美,绝不仅限于风景,更在于艺术的体验。刚刚过去的2022年,浦东美术馆共计开馆249天,共计展出8个重磅大展,以及2个展中展。全年入馆观众23万+人次,开馆累计约69万人。微信公众号累计粉丝量近55万,微信服务号全年发文近140篇。


这一年,浦东美术馆发生了许多大事:2022年7月8日,浦东美术馆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位于浦东美术馆四层的数字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在设计上延续了对至上主义的致敬,利用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营造出虚实结合、动态交互、沉浸体验式的文化空间。


2022年11月13日,展览“徐冰的语言”落幕。作为艺术家在上海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也是迄今为止他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个展,通过近70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徐冰在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借用东方思维转化出的独特艺术语言,并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艺术经典。


2022年12月21日,年度收官大展“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开幕,呈现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70余件稀世珍宝,带来维纳斯等一众古罗马雕塑和出土于庞贝与赫库兰尼姆古城的壁画等遗迹,从不同的方面再现古罗马的璀璨文明。


在王赟看来,浦东美术馆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明确的定位:一条线是和世界顶级美术馆合作,把他们重量级的展品拿到上海,让艺术爱好者足不出沪尽览世界艺术瑰宝;一条线是举办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华人艺术家的大型个展。他期待着,这座家门口的美术馆能在今后,引进更多世界顶级美术馆、博物馆的优秀作品。“也希望浦美能推出更多中国本土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对比、合作的大型个展,让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当代艺术有更多的对话。”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快递、外卖小哥登上大舞台!全总文...

“都市青年”变身“痞子英雄”,朱...

换个角度看中国有多美?“飞‘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