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总算是不再抱着平板电脑不放了。”看着手捧证书、脚踏滑板的儿子,市民赵先生喜笑颜开,不停地戳动手机屏幕,一连拍下多张照片。
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推出的首批次共3期公益冬令营日前收官,不仅让参与其中的孩子收获了一项全新的运动技能,陪同参与的家长们也安奈不住脚痒,在旁边自行练习。近两年热度很高的板类运动,又火爆了一把。
孩子们训练,家长们也跟着练
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在今年推出的公益冬令营,共设置滑板、陆地冲浪板和小轮车3个项目,在全市开设共计5个培训地点。在新江湾城SMP极限运动公园,每期冬令营都吸引了近10名小朋友参与。
与其他项目“孩子练、家长看”不同,在冬令营现场,不少家长都拿出了自己的双翘滑板或者陆冲板,“旁听”教练讲解之余,在一旁的空地上自顾自地琢磨、练习。在一家高校任教的赵先生家住极限运动公园对面,冬令营开放报名之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在5岁的儿子跟随教练上课的同时,他也穿戴上整齐的护具,体验一下运动的快乐。
“儿子平时踢球,但他个子还小,我们也在帮他寻找更加适合的运动项目。”赵先生说,近两年,陪着儿子游玩的间隙,在城市广场和滨江区域,总是能看到一群群的年轻人,脚踏着滑板,谈笑间飞驰而过,“男孩子如果玩这个,感觉也挺酷的,就想带他试一下。而且,这个冬令营费用不高,每天3个小时,5天合计才1500元,很多没有抢到名额的朋友,都说我们这个项目划算。”
他表示,几天训练下来,发现儿子完全被这个项目所吸引了,“都说‘神兽们’要放电,这几天放得特别厉害,玩电脑的时间都没了。回家还要再玩一会儿滑板,然后他当教练,指导下班晚归的妈妈。”
练习门槛低,酷燃有个性
冬令营现场,从4岁的幼儿园萌娃到初中的花季少年,学员的年龄段分布不同,个子大小不一,大家跟随同一教练上课,却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虽然都是零基础,家长们尝试滑板,总有些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滑行。好不容易滑出去,一不留神就会摔一个趔趄。小朋友重心更低,明显上手更快,整个现场叽叽喳喳,很是热闹。为此,第一期滑板冬令营的教练陈龙,改变了原定的授课节奏,在集体讲解、整体练习之余,针对动作细节进行分解,再逐一找小朋友详细指导,一对一训练。
为期5天的训练结束后,教练组织了初级一星能力测试,平地绕桩这一考核动作,所有小朋友一次性过关。看着孩子们捧着精美证书,摆出各种酷酷的动作,一位家长感慨,这样的公益冬令营性价比太高,“外面一些培训班,没有个一年半载,恐怕很难参加考级。”
就读于虹口区民办四中心的小彭同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10岁的小女生,尝试滑板运动之初,自己有些胆怯,生怕摔跤,“但参加之后我发现,这个项目很酷,脚踩滑板,完成一个Ollie(带板腾空起跳)动作时,内心会感觉很爽。而且,平时都是大人指导我们,但这个项目,我们小朋友比大人学的快,给了我很大信心。”
项目热度高,朝大众化方向发展
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第一代滑板人蒋晓斌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滑板运动进入中国,但总体的热度还是近两年比较高,城市公共运动空间的扩容与成熟,助推了滑板等小众运动朝着大众化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国滑板标准场地已经突破两百块。
“滑板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带动了一波热度,一大批年轻玩家投入其中。去年年初,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苏翊鸣的表现,又推动了一波热度。去年一整年,模拟滑雪的陆地冲浪板都是一个热门运动。”蒋晓斌说。
蒋晓斌是2021年陕西全运会滑板项目的主裁判之一,他表示,小朋友重点低、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掌握这一项目的原理。而且,这一项目彰显潮流、彰显个性,又酷又燃,符合小朋友活泼爱动的特点。
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秘书长葛红娟表示,这项新兴运动连续在天津和陕西全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还在去年首次进入到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在年轻群体中人气颇高,参与者也呈低龄化趋势。
“公益冬令营以普及为主,扩大项目的参与面。滑板4-16岁可以报名,陆地冲浪板4-40岁皆可报名。最近,还有不少家长咨询如何报名,但后面几天天气不是不好,怎么样婉拒这些家长和小朋友,我们也很头疼。”葛红娟说,年轻项目发展快是好事,但要规范进行,“所有的教练员,能力低可以逐渐培养,但必须要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目前,我们还与部分中小学校合作,将滑板运动推到校园。并与杨浦区合作,推出了区竞技队,参与人数也在逐渐攀升。为了推动项目的发展和小选手的竞技水平,我们还会在今年开始,重新恢复与国外的交流,组织优秀教练员带领优秀小学员,前往滑板运动氛围浓厚的日本进行交流互动。”葛红娟表示。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